两个星期前,
北京(BJ)40在本年度的阿拉善T3挑战赛中成功卫冕,连续第二年问鼎车队冠军。阿拉善T3挑战赛创赛10年,以其庞大的规模闻名,是国内颇具含金量的越野赛事。北京(BJ)40连续在该项赛事中创下佳绩,显然具备相当的说服力。
然而,连续参加这一完赛率仅仅30%的赛事显然需要消耗不小的成本,赛道与公路之间的关联营销素来又是一道难题,北京(BJ)40执着此项赛事,又是怎样将量产车型的优势通过赛道呈现给用户的?这篇文章就要试着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北京(BJ)40究竟从这项赛事中得到了什么。
赛道冠军与公路量产的背后,是相同的军工品质
就像上文所说,赛道与公路之间的关联营销向来是一道难题,即便伟大如
法拉利,曾经也只能借助F1赛场上的赫赫战功为品牌镀金,想直接作用于产品根本门也没有。而北京(BJ)40执着于阿拉善T3挑战赛的智慧却也体现在这里,它并未像法拉利们以及自主品牌竞品那样在“赛道性能”做文章,而是用“军工品质”对赛事成绩与量产性能完成顺理成章的统一。
就以往来说,赛道上的成绩与量产车型的性能往往被认为是两条平行线,在用户看来有着天然的差别。但北京(BJ)40在赛车和量产车型的两条平行线之间,却由军工品质被关联而一,不论性能特征又或者技术
理念,北京(BJ)40在赛事中的表现都将因军工品质这一贯穿的理念,同时表现在量产车型当中。
事实上北京(BJ)40的账面参数从来也并不耀眼,它的2.4L直列四缸发动机如果仅作数据对比并不占优,但低速状态下优秀的扭矩输出以及可靠的四驱系统,却让其在陡坡与坑洼路面中得到了“蛮牛”这个并不高端但极具说服力的美誉。而这也正是军工品质最自然而然的呈现状态,或许“姿势”不甚美观,但目的性明确、执行能力强,以完成任务为根本。
更何况阿拉善T3挑战赛本就为加重量产车型在赛事中的分量,设计了严格的参赛标准:“每组参赛车队必须配备一台以上量产车型,且不得进行发动机改装更换、不断改变轴距、除加固外不得改变原厂底盘悬挂结构。”这些苛刻的规则,也强化了北京(BJ)40的这两座冠军奖杯的说服力。
阿拉善T3挑战赛中北京(BJ)40的头号赛车手杜太广是国内赛车界的一位奇人。杜太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该校及香港经贸管理学院读取了两项硕士学位,精通英语法语,拥有3家汽车相关公司,却在2007年半路出家开始参加专业越野赛,不仅迅速成长成国内著名的车手,甚至以
领航员的身份创造了达喀尔拉力赛的国内最好成绩,被称为“金牌领航”。
半路出家的杜太广形容自己的比赛风格是“野路子”,踩油门凶、挂档猛,征战阿拉善T3挑战赛又是在变幻莫测的沙漠赛道上作赛,显然对赛车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而北京(BJ)40针对越野功能进行了提高低扭效率的调教、档位清晰,且分动箱挂入四驱档位时可以将扭矩输出放大至2.5倍,这些特征恰好为杜太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103位发车,第49位过线,杜太广这4小时50分钟的夺冠过程,并非单单由车手的技术或赛车的性能所决定,两者之间的默契匹配让一切显得更加顺理成章。
相信这也是北京(BJ)40想要通过赛事表达的信息,也就是让杜太广这位圈内明星,用“硕士车手”的身份符号为自己背书。显然,相比较于充斥着复杂的运算与战略筹划的赛事,再好的成绩也比不过车手对赛车的认可更有感染力。去年加入北京(BJ)40车队时,杜太广是在阔别3年后首次重返赛场,他在讲述回归理由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看到北京(BJ)40,我又活了。”或许这句话对北京(BJ)40的分量,甚至要重于两座冠军奖杯。
用军工品质将赛车与量产车型进行统一,用车手为产品背书,北京(BJ)40赛事营销的落脚点更稳,其结果也更接地气:不再空谈品牌,而能够下沉到产品层面。然而不论其营销策略如何智慧,又如何巧妙,这一切终归有一个前提,也就是收获冠军。这才是北京(BJ)40真正得到的东西,也是它能够取信于用户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