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游牧心灵 马自达 CX-4冰雪秘境探索之旅

xuyongqiang
文化旅行游记 2019-12-25 19:13

什么是秘境?

很多人会回答那是没有人去到过的地方。

但我认为这个答案只答对了一半,因为去过这个地方并不代表你理解它。

游牧心灵 马自达 CX-4冰雪秘境探索之旅

在地球演化历史上,经历很多个文明的时代,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工业/互联网文明的时代。这么说可能你会很惊讶,因为时至今日,有一种古老的文明我们依然可以追寻。这种文明依托着广袤的欧亚大草原,它西起乌克兰,向东穿过贝加尔湖,一直延伸到中国东北。我们知道,草原之所以伟大,因为地球上的被子植物从白垩纪末期起开始繁盛成长,并逐渐发展成最大的一个植物类群——草原生态系统。

而在这些原始的生态系统上,有那么一类人,他们依旧跟随着更古不变的规律,继续循环往复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这种古老的文明以及生活的人们就是游牧文明以及游牧人。之所为探索秘境,除了看看那些没有踏足过的风光马自达CX-4查成交价|车型详解)带我在这次旅程里跨越了一次文明的维度,看看那些无法三言两语解释的过去和未知的未来。

cx-4
亚欧大草原横跨的纬度非常宽阔,它西起乌克兰,一直延伸到我国的东北地区。就在这片伟大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下,孕育了我国内蒙独有的游牧文化。
俯瞰一望无际 细看有迹可循

在这个全世界最宽广的草原地带里演变了很多岁月变迁的故事,其中,大约在九世纪,蒙古先民蒙兀室韦部落从呼伦贝尔的营地西迁至今鄂嫩河的肯特山一带驻牧。无论时光流逝多少个世纪或者年代,直到如今,依然有蒙古的牧民跟随者先祖的步伐在这里不断的游走,放牧,生活。说来也巧,就在如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北根河一带的深处,一个代表着原始狩猎以及驯鹿文化的鄂温克族部落也落地生根在此。这看似是一次不经意的地域巧合,正好成为了我们探索的秘境的目的地。

cx-4
从根河的卫图不难看出这个地方的独特性,它既是大兴安岭地区的西北坡,更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壤之处,正是我们此次秘境探索的目的地域。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游牧文明和狩猎文化跟我们驱车自驾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其实最开始我也与你的疑问一样,或者看完这篇游记,你我都有答案呢?

探访天下第一敖包 走进牧民生活

提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可能很多人的印象还在那个酷似微软公司的经典桌面的形象。然而,春天只是她多变的其中一面。她还有夏日的茂盛,秋色的辽阔,以及我们这次探访冬天的壮美。正如出发前,同行的中国国家地理摄影老师说的那样,他每年都会来很多很多次。即便同一个地方,换一个时间,换一个角度,你不难发现它更多的美。话刚落音,我抬头一看就拍下了这张照片。马自达CX-4对我而言也并不陌生,但是换一个环境,在这个漫天花白的地方,鲜红色的LED尾灯也在静静地看着我似的,这就是所谓的惊鸿一瞥吧。

cx-4
这次我第一次在雪地的场景接触到马自达CX-4,一个独特的视觉让我感受了之前没有发现过的美。

虽然我内心已经预习过很多次草原的大雪美景,然而真的置身于此的时候还是给了我不少震惊的。说出来也不害怕被大家耻笑,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随手看了一下车里的室外温度显示,-19度还是一个可怕的温度。要知道,就在昨天,我还穿着短袖喝着冰可乐。

厚厚的积雪已经覆盖它日常富饶葱绿的样子,随着时代在发展,久负盛名的这里已经变成了许多游客必来打卡拍照的地方。那种木质搭建的游客中心房屋和牧民自己用的蒙古包“和谐”地共同放在同一个草坡上。蒙古包作为蒙古人游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便于建造和搬迁的结构可谓游牧生活的利器。

cx-4
壮美的冬天草原雪景,游客大厅与传统的蒙古包相对而立,透出了这个年代蒙古人的真实生活。那是一种宁静,也是一种传统的和现代的结合。
cx-4
这次试驾的新款马自达CX-4大部分均为顶配车型,仅仅更换了雪地胎,即便置身于这冰天雪地之处,也难掩它的流线型的轿跑SUV颜值。
cx-4
室外的温度低至零下19度,对于一个昨天还穿着短袖喝冰饮料的人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敖包是蒙古语,意思为“堆子”的意思,最开始草原上的人们用石头来堆成堆子来标识走过的路过,到了后面它们成为了大家祈祷祝福的场所。巴彦呼硕敖包与一首传唱了四十多年的经典歌曲有关,这首歌演绎的是草原的真挚情感。

cx-4
传统的石堆敖包在这种冰雪环境下被这种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取代,顶棚下还留有供给游客活动的区域。

蒙古包之所以称为利器,因为这硕大的蒙古包是能容纳下蒙古牧民一家的所有的行当,而这些行当只需要几辆勒勒车(类似载重马车),或是几峰骆驼就能轻易地把整个家搬走,这是世界上任何民居都望尘莫及的。

cx-4
蒙古包易于建造和搬迁的特点能让它们置身于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地方,诸如草原上,又或者是类似这样的湖面的岸上。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蒙古包的结构,由于笔者并没有什么绘画天分,我特意邀请了插画师帮我把我现场记录的蒙古包结构图“美观”地还原了出来。蒙古包的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了套脑(天窗)、乌尼(木杆)和哈那(围壁)组成。现在的牧民会在套脑的部分通过长长的烟囱往外走烟,在内取暖。而且乌尼的部分则是撑起斜顶的长杆部分,在内部呈现出辐射状,作为其他两部分的链接部分。最后的哈那就类似于我们常见的“篱笆”,圈出了一块圆形的地块作为生活的场所。

cx-4
蒙古包的构造相对简单,但是里面蕴藏着较大的学问,如果进入蒙古包,你会发现即便它的占地体积不大,内部的使用率以及活动空间却一点都不小。

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里面还蕴藏了很多生活的科学,例如结构上划分的套脑以及呈现辐射状的乌尼杆。标注的蒙古包的哈那共60个,以圆形展开的360度平均划分每两根乌尼杆之间的夹角正好是6度。蒙古人从天窗透过一定角度的乌尼杆照来的阳光来计算每天的时间来安排一天的牧业工作。年长的蒙古老人,还擅长通过它来纪年以及推算每年春分、夏至、秋分以及冬至的时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游牧的蒙古人总能规划每次放牧的时间间隔以及根据季节来调整自己的放牧策略。

蒙古包在古代有着非常严格制造以及使用要求,是阶级以及家庭条件的象征之一,其中蒙古包内部的摆位,甚至是待客礼仪也十分讲究。时至今日,蒙古包在现代蒙古人的创造中居住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但不变的是每当到了某个节点,游牧的蒙古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带上了所有的辎重,身体不知不觉就动了起来。这是一种继承了千年的生活习惯,也是他们血脉中继承的烙印。

cx-4
善于骑马几乎是所有蒙古牧民都掌握的技能,在马背上他们透露着除了草原的生活气息,还有那种内心的自信和民族骄傲。

除了蒙古包,游牧的蒙古人必不可少的更是他们的财富-五畜。五畜这个词可能大家平常会说得很多,那么五畜指的是哪五畜呢?在牧民的眼中,牛、马、山羊、绵羊、骆驼才算是草原上陪伴他们的伙伴。或许你会觉得马、羊、牛都很常见,为什么骆驼也算呢?

cx-4
蒙古马作为牧民最常用的骑乘牲畜,它们在蒙古人的眼里更像是打从心底相处的伙伴。

没错,骆驼也真的算。

而且这五畜之间的选择也同样有着科学哲学在其中。首先在于这几种动物对于草食的问题上,这几种生物对于草食都有自己的习性,能够把一颗草从头部到尾部都不可思议的分摊均匀。其次在于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冲突,更好动的马群以及羊群骆驼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圆形活动范围,等牧民放牧一圈之期,自然他们也会继续迁移。

cx-4
骆驼作为五畜之一,承担起了很大一部分的放牧工作,诸如在游牧时候辎重的搬运等。
cx-4
五畜之间的分工以及生活方式能够在牧民的引导下达成非常和谐的统一,而骆驼则相比其他五畜更为温顺和易于调教。
cx-4
当地人的娱乐方式之一——骆驼拉雪橇

蒙古族牧民作为全世界至今为数不多还传承着射箭以及骑术的民族,射箭和骑术在这个时代的实际意义已经与那个还需要挣扎生存的年代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以弓箭为例最好理解,在那个还没有热兵器的时代。弓箭无疑是远程攻击的超强杀器,而且蒙古弓更是从古唯一传承下来的弓箭类兵器。当年成吉思汗大军的蒙古族战士人人善骑射,而且蒙古马健壮而韧耐,大军所向披靡也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这时候很多人问了,在热兵器的降临之后,蒙古弓又为何能够传承至今呢?

其实答案也不难推测。如今的很多蒙古箭的箭头已经用这种特殊的形状木头替代了传统的铸铁,在箭头的前端会造成不同形式的空心。在把箭发出去的时候,空心的木箭头随着空气的迅速通过,会形成响声;如果把木质的箭头加以不同的发光燃体点着再次发射,轻质量的弓箭会成为了大军沟通的必备的之物——信号沟通。

cx-4
在离开的战争时代,如今的射箭变成了蒙古族人互相挑战的游戏,就是击中远处的一些目标物体。
cx-4
原先古代的铸铁头也被木质箭头取代,其造型也十分讲究,不同尺寸造型的箭头的射程和手感均有差别。
cx-4
如果把木质的箭头加以不同的发光燃体点着再次发射,轻质量的弓箭会成为了大军沟通的必备的之物——信号沟通。

蒙古牧民张开弓箭时刻的全神贯注,在壮实的蒙古马马背上透露出那种自信与微笑,这显然透露着蒙古人乐观、自信、希望以及坚韧的人文信仰。他们熟练翻上马背、手轻握着缰绳、坐在马背上和同伴谈笑风生的攀谈,甚至于与蒙古马奋起直驰还能和身边的伙伴随意交流。在这冰雪的天里,眼看着蒙古牧民如此写意的完成一系列“超高难度”的事情,“人马一体”这个词在我脑中慢慢自然而然地浮现了出来。

cx-4
蒙古牧民和蒙古马在冰雪中奋起疾驰,娴熟的骑马技巧让人感受到了“人马一体”的四字箴言。
cx-4
在马背上交谈的蒙古牧民
cx-4
在疾驰马背上交谈的蒙古牧民

展开余下全文(1/4)
2冰雪中领略人马一体回顶部

对于在工业文明的社会中成长的我们,对于我们来说车辆更相似这个年代的“马匹”。无独有偶,马自达也一直在坚持“人马一体”的驾驶理念。人对于车辆那种最纯粹的驾驶的追求成为了他们研发马自达车型的核心思路。这样的思路连马自达在造SUV的时候也没有改变,类似CX-4,它是一个拥有不错通过性以及实用性的SUV的同时,它也是一台马自达。

cx-4
魂动红设计的CX-4在雪地里显得非常突出。

这次试驾的马自达CX-4大部分均为中期改款的2.5L顶配车型,只是换了冬季的轮胎,其他均为原厂状态。除了要行走在湿滑的城市路之外,这次的秘境探访CX-4也带我们走过了诸如冰雪覆盖的土路、草原甚至冰面等。

cx-4
马自达CX-4在冰面上行走

虽然之前有机会接触过CX-4,但是在冰面等如此低附着力的复杂地面上的驾驶还是头一回。2.5L+6AT的动力组合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非常细腻的,在这种地面上它的细腻则变得更容易体验。细腻的动力输出在车辆起步时候掌控抓地力变得非常微妙,换了冬季胎的马自达CX-4这种微妙在于并不像其他的车型你需要小心翼翼给油门起步来试探车辆轮胎附着状态。

cx-4
换装了雪地胎,其他均为原厂状态

马自达CX-4在你踩下油门的那一刻你就能感受到四轮的附着力状态,以至于你可以判断多给多少油门能够更迅速地起步。这种四驱系统与的配合状态显然并不是服务于那种大开大合的重度越野场景,而是在于四个车轮的打滑预判断,在GVC系统加持下,显得更懂驾驶着的意图。

cx-4
在暴雪的场景下,上百的蒙古马群随着牧民奔走

也正因为CX-4更懂驾驶者“人马一体”的驾驶体验,像这样开着CX-4在漫天飞雪的场景中和数量上百的蒙古马群一起在冬季草原疾驰的画面居然显得非常融洽。从蒙古马群奔跑的细节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蒙古马的特点,它们四肢健硕、胸宽鬃长,在长途奔袭中拥有出色的耐久性。如果你要深入理解蒙古马和牧民之间的纽带,我觉得正如蒙古牧民对我们说的那样,他们把蒙古马当作了自己的家人,而非简单牧畜。

cx-4

cx-4

cx-4cx-4

蒙古马的四肢非常健壮,即便在暴雪中以及不平坦的地面依然能快速奔跑。

与很多品种的马相比,蒙古马没有舒适的马厩,更加不需要特意准备的饲料。千百年来,即便是游牧家的蒙古马,它们一直在草原处于半野生的生存的状态。它们陪牧民渡过了一个个酷热难耐的的日子,更能陪他们走过如此大雪纷飞,甚至零下40度的寒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蒙古人对于马匹的爱护——“大家拍到就可以了,还有几匹肚子里怀着孩子”,其实蒙古马群供我们拍摄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显得格外珍惜。

穿梭于山林之间 寻找隐匿的驯鹿人家

在聊聊狩猎文化之前,马自达CX-4出乎意料地先带我们先感受了孕育这片文化的山林,也挑了一条非常有意思的积雪山路供我们体验。根河是蒙古语“gegengaole”的谐音,它的意思是清澈透明的河流,它位于大兴安岭北区的西坡,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cx-4
车窗外拍到的林木景色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茂密的林木资源成为了这里的关键词,像这样大片大片的兴安落叶松交织着冬日暖阳别有一番味道。但就在林间的深处,它们隐藏着一段历史与过去还有那些生存在这里的人。

cx-4
兴安落叶松林,它的材质较硬,耐磨耐腐,干燥缓慢,主要用于建筑、车辆及一般的器具制作。

正如前文所说,工业文明虽然给我们带了经济的极大发展和进步,但是不避免地也在给环境施加以压力和破坏。我们来到一个颇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自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业性采伐,而当年砍伐的最后一棵树也永远停止在这里。

cx-4
自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留下了纪念碑。

当然,我并不想跟大家谈太沉重的话题,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回到过去,或者否定过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尽可能地减少食物/消耗品的浪费,又或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这便是我们力所能及之事了。

cx-4
当年停止砍伐的最后一颗大树,也被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但令我十分惊讶的是我们当时采用的伐木工具,虽然没办法仔细考究,从现场的情况判断,大部分林业作业的机械还采用拖拉机驱动,在砍伐后需要一根根把木材拖拉出去。停伐的时间其实并不算久远,这种“较低”效率的砍伐也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cx-4
当年采用的伐木机器
cx-4
在进行完砍伐后,会利用这种带履带的机器统一进行拖拽,但从现场看仅限拖动一根,工作效率较低。
cx-4
被统一砍伐的木头依然留在原处,并没有更多处理。
cx-4
木材早就了当年中国的发展,其中包括很多以前我们常用的家用设备。
cx-4
大片伐木后遗留的树桩和身后的密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x-4

那么,在这片森林的深处,还存在着什么呢?在大片的砍伐背后,其实还有一些你意料不到的事情,那便是这次的第二个主题,狩猎文化。

3林中探鹿 驱车狩猎回顶部

无情的猎杀早已不再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就在这片被保护的森林的深处,还存在着一个古老的狩猎民族,它们位于这片密林的西北的河畔。这个地方叫做敖鲁古雅部落,这是两个神奇的地方的交集点,它东接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的交汇处,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驯鹿民族依托着茂密的树林掩盖了自己的生活气息而不再或南或西迁移。也就说,驯鹿的脚步也随着他们定居的地点戛然而止,在我国其他地方再也很难找到如此山林旷野的狩猎驯鹿人。

cx-4
马自达行走在较小的密林道路,极窄的林间小道并不是所有SUV车型都能顺利进入。

那么鄂温克族人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这个和驯鹿喜欢的生存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事实上,驯鹿大部分都不是人工驯养的,大部分驯鹿其实跟前文提过的游牧文明非常相似,都是处于半野生的状态。但是驯鹿和人类的关系在历史以来就相当密切,最为家喻户晓的莫过于圣诞老人和他的驯鹿车吧。

cx-4
驯鹿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在中国仅见于在根河这片大兴安岭东北部的林区,非常罕见。

驯鹿主要的食物为石蕊、苔藓等,类似这样的植物要在非常纯净的寒温带针叶林中才能获取。鄂温克族的猎民为了照顾粗放的驯鹿,通常他们会选择驯鹿喜欢的地方居住,还会不定期的迁居,过上了“逐鹿而居”的生活。

cx-4
驯鹿处于半野生的状态,其放养的状态与蒙古族的游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x-4
等驯鹿的角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会自然脱落,当地猎民非常珍惜自己的驯鹿,并不会猎杀或者强行割下。

cx-4

虽然他们现在已经不住在这样的帐篷里,但是猎户依然保留在这里进行一些生活作息的活动,诸如晾晒兽皮、烧水做饭等。 除此之外,驯鹿自然掉落的鹿茸也成为了大自然赋予鄂温克族猎民的礼物。我认为当地人有着自己的生活哲理,从两个细节便能体现出来:每当猎民冬霞大姐出现,漫山遍野的驯鹿会自发性集中到她身边; 我接过一杯冬霞大姐给我的热茶,里面加了一些她在山中寻来的“药草”,喝完之后竟然会在零下三十度的地方出了一后背热汗。

cx-4
猎户冬霞大姐的帐篷还保留了最原始的样子,她的很多生活作息还依然保留在内进行。
cx-4
虽对于我们而言驯鹿是一个很罕见的生物,但是随着冬霞大姐的呼唤,漫山遍野的驯鹿都会响应而来。
cx-4
驯鹿的性格非常温驯,并不惊慌与陌生人接触。
cx-4
冬霞家除了驯鹿,还有一只獒犬,獒犬作为高贵而具攻击性的犬类,是牧民或者猎户的好伙伴。

但狩猎的文化放到如今注重保护林区生态的年代来说传承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其一在于林区保护区里存在着很多的珍稀的保护品种动物,其次在于依赖打猎在维持生活已经不太可能了。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国家对于这样的地方保护程度,简单地说,如果你生活在根河,你要砍自己家院子里的树,你都需要跟相关部门报备批准,才能动手为之。

4我们终将归途回顶部

狩猎的精髓在于什么?

首先在于隐匿,隐匿是一门哲学,需要在狭窄的山林里悄无声息的穿梭。在赶往敖鲁古雅部落的途中我们经过了起起伏伏、婉婉转转的山雪路之后画风一转又进入了一条非常狭长的林间小路,这也是唯一一条车能通过的通往猎户冬霞大姐的家。

cx-4
白色的车身比红色的车身更易于隐匿在大雪的小道当中,这样的“狩猎”感觉正是此程的启发之一。

茂密窄小的树丛让这条小道并不能通过诸如普拉多帕杰罗这样的大车,无人踏足换来厚厚的积雪也让普通轿车不敢深入。就在这种进退两难的路况下,马自达CX-4这种轿跑型的窄长的SUV竟然可以轻易通过。

1855mm宽度也仅仅压着两边的极限缓缓通过,新款珠光白的车身在这种悄然的雪景小路上完美地隐藏了自己。在出发之前,我和很多同行的媒体老师并不理解为什么不用最为耀眼的魂动红,而此行大部分的体验车辆均为珠光白色,在这种狭窄的长雪路中我们终于恍然:这不就是狩猎的文化和乐趣吗?

cx-4
特别在经历完大雪之后,珠光白的车身与大雪完美融合。

cx-4

狩猎的精髓其次在于精准与迅猛。

猎人在隐藏自己,接近了猎物的时候,精准和迅猛地捕捉猎物便会一矢中的。在长达连续两个小时的山雪路驾驶中我对CX-4的评价也是如此。精准在于变速箱的逻辑以及转向的手感非常的精准。得益于GVC的加持,即便在连续多弯而且易于打滑的山路上车辆还是一直保持了出色的过弯姿态,而当路面处于连续复杂的坡路当中你也并不需要换挡拨片人工选择,变速箱自己便能匹配精准的挡位。

迅猛在于2.5L创驰蓝天发动机的排气特性,如果你温柔地在开,这个2.5L的发动机系统会给你非常细腻入微的控制感,但一旦你舍得给油,变速箱会非常及时的连续降挡,中后段的加速特性会让你感受到了这种N/A发动机高转速独特的魅力。

cx-4
马自达CX-4的山路驾驶体验

来都来了 我还是撒了一把野

随着游牧文化和狩猎驯鹿文化的体验接近尾声,一名喜欢驾驶的汽车编辑的内心终于无法压抑。在这段时间的接触里,马自达CX-4给了我与其他SUV截然不同的驾驶感受。在车队都离开了大雪地之后,我也忍不住在这里玩起了甩尾和铲雪。(普通观众切勿模仿)

换挡拨片成为了在雪地里畅快驾驶的神器,利用换挡拨片把挡锁在更低挡位,保持一定的速度之后大开大合的给油,车辆便会在这种极低的附着力雪地甩了出去。但是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车尾的姿态并不像大部分前驱车一样会出现严重的推头,也没有像后驱一样出现大幅度的甩尾。

cx-4

GVC加持下,马自达CX-4这套四驱系统的控制逻辑更多是服务于地面附着力的抓取以及车身姿态的控制,即便已经关掉ESP,你依然能感觉的就是车头一旦大幅度转向,车尾的循迹性非常出色。一旦车轮处于极限打滑状态,没有完全关闭的ESP系统和GVC系统能够精细化地控制发动机动力的输出,整个车始终处于可控制的状态。

cx-4

cx-4

在速度下来之后,即便你依旧大幅度转向给油,而CX-4的整车控制有多淡定?从这个张图便不难看出。这对我来说或许不是第一次做类似的冰雪动作,然而,这却是最特别的一次,其中在于它首先是一台SUV,其次在于它意料之外的好控制车身姿态。

cx-4

轻烟袅袅一袭 我们终将归途

一袭轻烟袅袅预示着旅程结束 我们终将走上自己的路

中国国家地理的老师曾经深入多年研究蒙古的牧民以及鄂温克族的猎户,他都同样问过一个很简单而我认为又能代表游牧文化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要游牧?”

老牧民说:每年不走这两次我浑身疼,马到了季节自己也就走了。

“路上小马驹死了不心疼吗?”

老牧民说:心疼。但是不走,我担心有一天草原上就没有马了,草原也没了。

这是一条属于游牧文化中牧民的路,无论时间如何迁移,他们终将前行。

cx-4

cx-4

cx-4

直到一百三十多年前,人类的最快移动速度也只有65km/h左右,也就是马的奔跑速度。而在一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移动工具足够多的今天,在关于车辆的选择上,如果没有人依然坚持驾驶和乐趣,那么它们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并没有温度和乐趣。

从CX-4身上或许给了这趟旅行一个不错的答案,就是前文提到的,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到底和驱车自驾有什么联系?因为马自达也在坚持走自己的路,他们把造车理念始终贯彻在自己的产品上,无路你是一台跑车,还是一台轿车,又或者SUV。(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徐永强)

打开汽车网APP阅读全文
相关车系
为你推荐 换一批
我来说两句
表情
普通表情 羊老湿 2 羊老湿 车评人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推荐

正在加载中...

进入首页,查看更多实时汽车资讯
打开app,汽车生活由此精彩
首页 > 最新文章 > 正文
马自达CX-4

万起

首付0.00万,轻松“贷”回家

获取底价 X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