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杀菌消毒的原理

时间:2024-08-04 13:20:01 来源:整理于互联网
点击图片了解车系信息

次氯酸是目前很多消毒产品的主要成分,从84种消毒剂、漂白剂到游泳池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几乎都是利用次氯酸的消毒原理制成的,而在今年的疫情中,次氯酸也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那么次氯酸的消毒原理是什么呢,这么好的消毒剂?它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次氯酸的消毒原理

消毒其实就是杀菌。次氯酸酸性不强,但氧化性强,不稳定。在细菌和病毒表面使用时,很容易分解出HCl+O,这些物质会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失去活性,导致高原核细胞的蛋白质、DNA、RNA等组织释放出来,将其完全杀死。

然而,我们人体的酶大多隐藏在细胞的细胞器中,所以次氯酸对我们没有威胁。另外,当我们人体受到细菌入侵时,白细胞会分泌次氯酸对人体进行“消毒”。因此,纯次氯酸对人体无害,但与其他不同浓度的物质混合时也可能有毒,就像84消毒液不能直接对人体使用一样。

次氯酸的发现和发展

次氯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87年。法国化学家贝尔特赫勒在研究氯作为漂白剂时,发现生成的次氯酸钾溶液通过在钾碱溶液中引入氯而具有强氧化性。在这方面,次氯酸溶液被正式发现。然而,这种溶液当时仅用作漂白剂。但由于次氯酸钾溶液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氯气,使人中毒,于是法国化学家拉巴拉奎用廉价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钾碱溶液制成次氯酸钠溶液,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次氯酸盐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次氯酸首次用于消毒

在1832年巴黎的霍乱瘟疫中,每个人都被污染食物和水的霍乱弧菌的恶臭所困扰。虽然当时的医学知识有限,人们不知道如何消灭病毒,但政府决定利用次氯酸钠的除臭作用,对臭气熏天的街道、下水道等场所进行除臭,不仅去除了恶臭,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霍乱疫情。此后,次氯酸钠的消毒逐渐被正确认识,随着19世纪后期细菌理论的普及,次氯酸钠成为杀菌除臭的常用试剂。

次氯酸首次用于人体消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当时医疗不足,战场上许多伤兵死于伤口感染。因此,各个地区的医学专家都希望找到一种既能杀菌又能伤害人体的消毒剂。最后在英国化学家达金的努力下,他发现4%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具有杀菌和清洁伤口的效果,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当时被称为“达金解决方案”,它是在

次氯酸在中国首次被广泛使用。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甲肝、乙肝疫情,当时导致30万人感染病毒。事件的起因是“吃饭”。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不是很富裕,所以当时只有一斤六八毛钱的蛤蜊才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食物,而蛤蜊的贝类蛤蜊需要充分消毒后才能食用,否则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但当时上海市民只是将其浸泡在沸水中食用,没有进行充分消毒,所以很多人感染了甲型肝炎,传播速度非常快。高峰时期,每天新增病例超过1万例。

第二年,原名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的专家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快速有效杀灭各种肝炎病毒的消毒剂,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84消毒液。这款84消毒液之所以能杀灭病毒,其实是次氯酸的消毒原理。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网友还关注

查看更多车系

附近经销商

查看更多经销商

热门车系推荐

热门品牌推荐

首页  > 百科  > 次氯酸杀菌消毒的原理  > 正文
抽半价车
抽半价车
每周1辆!
到店红包
到店红包
看车就送168(最高)
购车
百万购车补贴
千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