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座是位在车身的中央,随著车速的增加,以手操控的煞车及排档设备,依当时技术尚无法安装配置在驾驶舱内,势必要安排在车身的外侧。依据多数人习惯使用右手的人体工学原理,为了准确、安全,驾驶人得以随手可及的操控换档与煞车,设计师自然将驾驶座设定在车身右边。而这时欧洲的人和马车都维持靠右走的习惯。汽车初问世时,车主绝大部份是有钱人,都雇有司机驾车,为方便司机下车为主人开车门,以及随时下车清除路上障碍物,以免刺伤充气轮胎,早期汽车自然成为「右驾右行」的格局。
英国及英联邦国沿袭右驾左行的传统。而她所有的殖民地,也一律遵守左行的交通规则。日本以英国政体为师,自然而然亦跟著靠左行,跟传说中的方便武士刀出鞘的理由应该无涉。一九二零年,汽车的数量和速度激增,随著车祸的发生频繁,有心的车厂研究显示,若右驾又右行,遇到超车及会车时,会有视线不良及死角的情形。加上技术亦能克服,於是出现了「左驾右行」的新车款。
到了一九二七年,欧陆各国达成左驾驶座靠右行驶的制式行车规则。自诩为车界大老的英国,基於保守的传统,仍然坚持右驾左行的设计,但在交通安全约共识下,於同年首创道路中央分道标线,得以兼顾行车安全与「面子」;世界各国亦从善如流在道路上画起分道标线。拥有「汽车王国」美誉的美国,是汽车天地的后起之秀,在吸取欧洲制车与行车优点后,孕育出讲求舒适与安全的美式汽车文化,而引起汽车产业革命。
在近代,中国由于大量右驾车的涌入被迫改为右驾左行。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英国车和日本车占据了多数,所以1934年国民政府才规定车辆一律靠左行;抗日战争末期,作为盟友,美国和苏联派遣了大量军车进驻中国进行协助作战,这些车辆后来留在中国,导致了国民政府时隔12年之后被迫做出改变,规定所有车辆从1946年元月1日起一律靠右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