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乘用车市场总销量660976台,较5月增长14.37%,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4.86%;2009年上半年累计销量3114572台,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9.35%……最近几日,关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一份份“喜报”不断出现在各类媒体中。从厂商到消费者,似乎都沉浸在买车卖车的“疯狂”之中。创纪录的销售数据,似乎已经让大多数人忘记了去年此时,弥漫在中国车市上空的阴云。年销量超一千一百万,在今年将是非常可能完成的事情。是的,可以大把大把的赚钱,可以尽情地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又有谁愿意去回忆沉闷的过去呢。
上面这份表格,显示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五位车型的排名。所有十五款车型,全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甚至已经有了相当的历史印记。成了不少人迫切要求“退休”的老古董。只是,我们可以不喜欢它们中的任何一款,但无论如何,销量就是一切,它们能够笑傲车市,一定有它们独特的某些方面。
现在看来,《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绝对是一贴提振车市信心的良药
2008年的前三个月,中国的车市似乎一切正常,然而,从四月份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同样迅速地袭击了这个市场。连续下跌的销量不断打击着所有相关人士和行业的信心,最终的全年汽车产销量,也没有如预期般地突破千万。在这样的形势下,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对2009年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存在足够的信心,哪怕最有门路的消息人士、最乐观的行业专家,也仅仅是用“谨慎乐观”来表示自己对2009年的态度。即便是中央政府于2008年底计划推出《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消息,也无法让所有人放心。然而,就在这一片愁云惨淡中,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却迎来了一个意外的井喷:1.6升及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农用车报废补贴,仅凭这三条具体的《规划》项目,车市销量在春节后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开始逐月攀升。更重要的是,半年的实际情况显示,这种效果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年初对《规划》的隐忧,在越来越高涨的数据面前变得不再是问题。
当然,进入传统的夏季销售淡季后,销量大致上会有一个缓慢的回落,但鉴于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回暖,“金九银十”期间的那一波上升行情亦会如期而至。面对这样的境况,也难怪发改委会站出来辟谣,称不会考虑进一步给1.8~2.0L排量车型提供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只要我们的消费者能够忍受住这个炎热的夏天,为了能在国庆前后的两个月内购买到更划算的车型,似乎多出一点汗,多挤一会儿公交,也是值得的。
展开余下全文(1/2)
消费者消费信心的提升,是车市回暖的重要条件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一个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文件,虽有相对具体的实行办法,但这不是国家和厂商一厢情愿的东西,重要的是市场的另一端,消费者,能不能接受这个《规划》,并因此帮助达到《规划》的目的:恢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推动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以汽车产业为中心的庞大产业链的运转。现实数据表明,《规划》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消费者和市场的信心为什么能够迅速提升?
这个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与西方人截然不同。无论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中国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想到为自己留住“一亩三分地”,为自己保留一定的积蓄以防止万一发生的事件。中国拥有全球最高的超过50%的存款比例,就是一个明证。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受到的冲击远不如经济更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但是中国人却会处于对未来的考虑,更加谨慎地使用属于自己的金钱。出于对未来尚未明朗的前提下,中国人更愿意把金钱用在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吃住等方面,类似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因此不断支出和贬值的特性,自然会成为很多人暂时不再考虑的对象。《规划》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些实际的刺激措施,鼓励消费者把悟在怀里的钱拿出来消费。
其次,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远未饱和的市场条件,为车市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买不起车,但是,哪怕这个比例超过90%,剩下的不到10%的有能力购买者,依然能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一亿左右的消化量,加上众多企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填饱所有车企的生产线可谓绰绰有余,只不过在上一个原因的影响下,不差钱的人有所收敛而已。
第三,中国消费者在汽车消费领域,还远没有达到理性的地步。汽车这个实际上非常精密的仪器,绝大多数中国人渴望拥有,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却对其知之甚少。盲目和非理性的消费时刻体现在选车购车用车的每一个环节。金融危机的爆发无非只是暂时禁锢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旦出现了《规划》这样的刺激性方案,让消费者觉得买了也不会吃亏,买了也不会对自己生活造成影响,那么这种购买冲动便会立即转化为实际行动。而非理性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普遍于中国消费者中间的“盲从心理”,也对销量的迅速回暖起到了推动作用,即,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没有购车预期的消费者,在看到周围亲人、同事或者好友购车后,在他人的影响下,也产生了购车冲动,最终以使用汽车来拓展自己生活圈为理由,成为了一名车主。实际上,在非理性的购车意愿的干扰下,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哪怕暂时不具备购车和用车能力,或者并不需要使用汽车,也开始憧憬起有车生活。
此外,迅速丰富的汽车产品、越来越拥堵的城市交通、越来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前段时间回落较大的燃油价格等等,都可被看作是购车的利好消息。只不过最近一个多月来,发改委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为由,连续调高了国内成品油的零售价,如果不能根据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迅速做出相应调整,另国内油价继续保持高位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召开的产销月报发布会上,协会负责人以及呼吁国家发改委,应适当注意油价的波动,以避免汽车消费市场因油价原因在销量上受到影响。
销量前十五车型的类型表明,中国消费者更希望得到经济实惠的产品
除了雅阁和凯美瑞属于中高级轿车范畴(B级车),其余十三款车型均为中级、小型和入门级家用轿车。甚至没有一款所谓的主流运动型轿车。而这些车型的主力售价,完全在十五万元以下,这其中六款车型的售价,甚至低于十万元人民币。而捷达、桑塔纳、夏利和QQ、吉利自由舰的入榜,则可看作是对“唯新论”的反驳。综合而言,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更愿意接受价格在十到十五万元之间的产品,相对于所谓的驾驶性能和花哨的样式,更看重车辆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经济、实惠、皮实、耐用,这才是中国消费者心中最普遍的价值观。当然,我不是反对厂商在以后新车的发布中,不再推出个性鲜明的车型,多元化的市场终究是有利于消费者的,只不过在个性化的同时,还是希望产品经济实惠质量稳定的需求能够被重视和体现。
销量前十五,反映的是一个阶段的某些部分特点,它们不能代表整个上半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所有特点。作为上市均超过一年的车型,稳定的产能和质量是它们入围的重要条件。除了这些车型,在各个具体的细分市场上,实际上还有着一批非常活跃的车型,比如入门级微型轿车领域里的比亚迪F0,比如作为奇瑞转型之作出现的A3,比如“越老越坚挺”的上海大众POLO系列,比如产能严重跟不上订单量的东风日产轩逸,比如7个月便越销过七千台的运动型中高级轿车上海通用别克新君威,比如不断创造国内SUV月销量新高的东风本田CR-V。它们同样有着骄人的销售数据,同样反映着这个市场的主流消费意愿。
据称,包括昊锐、思铂睿等受关注度较高的车型在内,下半年依然有五十款新车会轮番上阵。新君越以21.99~31.99万元的价格开了一个好头,不知道随后的那四十多款车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也许在明年初的统计数据上,我们会看到一些新的面孔。
正在加载中...
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