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有哪些

资讯小编
汽车详解 2024-10-12 21:42

1.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2.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有:(1)行为人明知是自己造成的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因素。

如果行为人在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离开现场,不能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例如:驾驶二轮摩托车载朋友刘(两人都喝多了)超速行驶时,刘从摩托车上摔下,头部着地,造成脑损伤,当场死亡。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继续疯狂驾车,直至被发现拦截。本案中,孙某虽离开了现场,但其在倒地时主观上并未“明知”刘某死亡的交通事故,故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为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而假装不知道,仍应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和法律追究;实践中,施暴者逃跑的目的多为“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出于其他目的逃跑,比如害怕被受害者亲友及其他围观者殴打。这些人逃离现场后,往往很快通过向领导汇报或报警接受法律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所以在认定的时候就要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准确适用,才能保证不出现冤假错案。比如:司机违规驾驶,在某地撞死一群人。正当宋在某地抢救时,于的亲友和当地群众闻讯赶来,用武器殴打宋。宋被迫乘车逃离现场,直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本案中,宋的逃逸行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为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一定要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逃逸,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打开汽车网APP阅读全文
相关车系
为你推荐 换一批
我来说两句
表情
普通表情 羊老湿 2 羊老湿 车评人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推荐

正在加载中...

进入首页,查看更多实时汽车内容
打开app,汽车生活由此精彩
首页 > 最新文章 > 正文
宋PLUS

万起

首付0.00万,轻松“贷”回家

获取底价 X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