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施是一个蓝海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管理水平,在产品质量和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月4日,在京举行的“2020《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常青树奖颁奖典礼”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彦华在峰会致辞中这样说道。
本次峰会由《财经》杂志主办,华夏基金战略合作,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提供研究支持。来自专业研究机构、行业、学政专家学者、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500余名代表与会,围绕趋势变革、共享发展机遇、探索协作赋能、构建良性生态等新经济环境下的重要议题,进行主题演讲和讨论。
峰会上,许彦华发表了题为《汽车现代化发展趋势及电动汽车形势研究》的主题演讲,从通过数据看现状、汽车现代化进程整体研究、政策与制度趋势、产业机遇与策略四个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她表示,根据现有数据,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负增长已成定局,7月以来连续5个月月均销量仅为8.5万辆。从主要影响因素来看,补贴陡降、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缓慢、供给侧问题、消费侧客观现实都是影响因素。
许彦华认为,在车辆购买成本方面,新能源汽车需要三到五年才能达到与燃油汽车相同的水平。但短期来看,新能源BEV虽然没有成本优势,但长期来看,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新能源BEV会重新获得成本优势。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限购的时候买不到新能源汽车(有能力或者必须买的用户买不到,比如北京有40多万的等候名单),不限购的时候没有强烈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够或者地方政府推广不够)。鼓励购买和消费的补贴等相关政策没有跟上,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因素。
许彦华认为,从电动汽车的导入期到发展期,以及90%以上电气化的先进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普及,还需要30年的时间。这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比如产业链长,汽车产品生命周期长,基础设施多。她强调,电气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但从导入期向发展期的过渡仍需要政府的支持。
对于产业机会和策略,许彦华从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三个维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5%的目标极具挑战性,但也是行业由快向好转型的重要发展机遇。
以下嘉宾发言实录:
许彦华: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应大会邀请,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信息。
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数据看现状;二是对汽车现代化进程的总体判断;第三,政策体系的走向;四。产业机会与策略。
大家都知道2019年新能源汽车协会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负增长已成定局。从7月份开始,5个月的月均销量为8.5万。不过看看乘用车,尤其是纯电动车,还是不错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补贴下降过快,中央补贴大幅下降,土地补贴取消。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这个行业,包括整车整个产业链,相当不适应。汽车不像其他行业,产品研发时间长,因为都是有生命危险的,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做电动车至少要两年,包括电池开发验证和整车开发验证。前段时间企业最难受的就是政策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企业不知道怎么玩,不知道怎么开发产品,不知道怎么改进技术。每年调整补贴标准导致上一轮开发的产品还没熟,还得开发新产品。上一轮开发的投资还没有回报,产品就要退市,所以很难降低成本。这些都是近年来积累的问题,在2019年由于政策补贴大幅下降而凸显出来。
补贴降了这么多,动力电池成本降的不是很快,大概15%-20%。随着补贴里程门槛的提高,自行车电池的总成本并没有下降,这是我们目前的问题。这里还有供给方面。由于取消了续航250KM以下的补贴,这个市场前两年占比很大,但2019年大幅萎缩,基本在300KM。我们还有车辆成本分析。除去补贴后,成本仍高于20%。因为大部分企业的边际贡献为负,有的企业甚至可变成本为负,所以企业惜售。承受能力强的车企完成积分指标也不会多卖,有的企业因为亏损太多干脆不卖了。另外,汽车大趋势总体下降10%左右,也有国六的影响因素。传统汽车成本下降幅度较大,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有影响。
每个人都在看未来会发生什么。整车厂普遍估计大概需要3-5年,最快3年,也可能5年。新能源车的购买成本和燃油车相当,取决于动力电池的成本。动力电池的成本这几年下降很大,但是按照整车来看,如果电池系统的成本下降到6毛/wh,那么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限购城市买不到,不限购城市没有热情,相关政策没跟上,其他鼓励购买和使用的政策不到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和电池退役后可用价值的红利。这两笔分红都没有算进购车款里。所以用电很便宜,比一公里差10倍左右。用户购买时没有考虑到这个成本,动力电池使用80%左右就会退役。但是梯级利用和再利用还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并没有计算到全生命周期成本中。所以应该有一个平台,一个池子,大家可以考虑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再看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加载量同比增长20%。增量中贡献最大的是纯电动乘用车的贡献,载重增长47%,接近50%。一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占优,两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接近70%的格局基本不变。整体来看,2017年行业接近80、9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到2019年10月,差不多有50家。充电设施还是比较好的,保有量在增加。2019年底,超过400万辆。截至2019年11月,充电桩超过110万个,其中公共桩近50万个。2018年和2017年,平均月增长率约为六七千个充电桩,2019年,平均月增长率为1.3万个充电桩。大家看到随着保有量的增加,充电的需求持续增加,这一块还是一片蓝海。
根据充电联盟的统计,67%的人在买车的时候有地方设置充电桩。从车桩比来看,2015年车桩比接近8: 1,2019年11月变成了3.4: 1。
行业也很红火,当地政府也很帮忙。充电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在于地方政府。2019年11月的数据显示,五省市的充电桩总数已经超过5万个,其他几大运营商也很帮忙。TELD、星星充电等企业为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个数据,对于公共桩,大家更关注快充。单桩平均功率从2016年的近70 kW提升到2019年10月的110 kW以上,成本也大幅下降。此外,到2019年11月充电量将接近54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在6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全国一年的用电量总量是水平的千分之一。我觉得至少是5年或者10年以后,对整体用电量或者供电保障影响不大。
我们来分析一下2020年新能源汽车会怎么样。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更长的时期来看。从汽车的角度来说,其新技术的研发、进口、开发、推广的周期是很长的,差不多要20多年才能真正普及。作为电动汽车,这么长的产业链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我们认为需要30年。30年是什么概念?从2009年开始推广应用。2019年有近5%的市场。我们认为过了5%这个门槛,这个市场就基本成熟了。再过20年就要达到普及的水平,也就是说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保有量要达到40%。
再看政策形势,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但仍处于从导入期到发展期的过渡期,仍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全球范围内,主要汽车国家和地区加快电动化,加大购车补贴力度,加大对动力电池和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支持力度。我国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即将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政策体系接近完善,取消了对续航、容量密度、续驶里程的要求。鼓励和使用的非财政补贴政策,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上报国务院,大家能想到提到的基本政策。当地政府大力营造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包括公共区域和城市运营车辆都将被电动车取代。
从产业机遇和战略来看,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5%的目标实现起来很有挑战性,但也是产业由快转好的机遇。整车方面,都在开发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更高的能效、更安全的产品和更低的成本。一次电6公里,一次电8公里,成本差20%以上;会有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用户会有更多的选择;即电动汽车是智能网联和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重要载体。
动力电池方面,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比能量持续提升。到2019年11月,大概180 wh/kg,提升30%空。此外,提高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还有回收水平的问题,促进了回收率的提高。
充电设施方面,要采取五个步骤,包括大幅提升充电设施质量、加快充换电技术创新和普及、提升充电设施安全运行水平、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加强充电设施运营模式创新。总而言之,充电设施是一个蓝海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管理水平,在产品质量和空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就是我与你分享的。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