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军工企业要钱,需要人,有强大的背景和资源。这样的企业可以造坦克、飞机、大炮,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要造普通乘用车,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出乎意料的是,其实军工企业似乎造不好民用车,这已经成为这类企业之间的一种默契。
无论是我们的东风、猎豹、一汽等企业,还是日本的三菱汽车,虽然这些企业都有军工背景,但他们的汽车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军工产品,这些企业制造的乘用车在市场上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
像三菱汽车这样在整个三菱集团中只是一个分支业务的日本公司,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三菱集团的重视,这导致三菱汽车为了自身的生存选择投资雷诺-日产联盟。
所以以三菱这样的军工企业为例,核心业务是大力发展军工集团公司,乘用车在集团营销中不被放在首位是必然的。
试想一下,如果军工企业把乘用车作为自己生存的首要业务,而我们飞机和坦克可以打造世界级企业,我们就可以直接把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投入到民用汽车领域,而其他的私家车企业又能如何发挥呢?
再加上军工企业所拥有的背景和资源,整个市场很快就会被这些企业所掌控,这在竞争力、创新力、营销力等方面都会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此外,军工企业造车的出发点不是舒适性、燃油经济性、机动性、高配置、性价比等。我们的消费者最关心的。军用车辆注重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通过性、生存性和防御能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部队里的军车在很多细节上粗糙简单,很多甚至都不舒适,电子系统和数字化配置也不多。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陆军的悍马军车和我们的勇士军车。这些先天缺陷可能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的。毕竟我们开车的目的不是去打仗。
因此,俗话说“思维的起点决定产品的性能”。
有军工背景的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之间,其核心思想、关注度、销售模式、核心技术的投入和技术都是不同的,往往不具备互操作性。
军工企业更注重稳定性,而民用汽车不仅需要稳定的产量,还需要更好的附加值。因此,在这些方面,打造一款民用车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全面,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