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摘要:车祸出院后,应该尽快理赔。车祸受伤治疗出院时注意让医院对下列情况作出书面陈述:1.住院期间的护理人数;2.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护理;(以上两项涉及到以后护理费的计算)3.出院后休息时间;(本项涉及到以后
车祸出院后,应该尽快理赔。
车祸受伤治疗出院时注意让医院对下列情况作出书面陈述:
1.住院期间的护理人数;
2.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护理;
(以上两项涉及到以后护理费的计算)
3.出院后休息时间;
(本项涉及到以后误工费的计算)
4.后续医疗费需多少钱,如取内固定物; (本项涉及到后续治疗费的计算)
5.出院后需加强营养。
(本项涉及到以后营养费的计算)
另外,根据实践,还需要对伤情的诊断证明进行特别注意,因为医院在出院时写的疾病诊断及出院记录特别简单,往往使交通事故受害人在进行司法鉴定时难以评到级别或评到的级别很低。 伤者出院时一定要弄懂自己的伤残情况,知道自己的伤情,看懂X光片,明确自己可能评到的伤残级别。
出院时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医疗费发票问题,如果伤者出了医疗费,一定要拿到医疗费发票原件;如不能拿到医疗费发票原件,则伤者一定要就自己所支付的医疗费金额让医院出具书面证明。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对精神病的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检验、鉴定。重新检验、鉴定应当另行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由原检验、鉴定机构另行指派鉴定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重新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重新检验、鉴定以一次为限。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七条第1款: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
逃逸交通事故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一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
发生车祸后,可能受害人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是肇事方的责任,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赔偿。那么,车祸出院后多久去理赔,怎么理赔呢?出院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让医院对下列情况作出书面描述:
1.住院期间的护理人数;
2、住院期间是否需要加强营养;
3.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护理;
4.出院后休息时间;
5.后续医疗费需多少钱,如取内固定物、复查费用及时间;
另外,还需要对伤情的诊断证明进行特别注意,避免因为医生记录病情不详细甚至错误导致后续的评残、赔偿。
同时,如果伤者出了医疗费,出院时一定要拿到医疗费发票原件;如不能拿到医疗费发票原件的,则伤者一定要就自己所支付的医疗费金额让医院或车方出具书面证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保险合同对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