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人的一生,一定要去过一次西藏,才算完整。这句话多少有些文艺装腔,但至少证明了西藏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尤其当你略微深入地去了解过这个地方,你可能会发现此话不虚。
我对西藏第一次起了敬畏之心,与西藏本身无关,并非喜马拉雅山脉上的陆地之巅,也并非神圣又神秘的藏传佛教,而是来自于自家亲姐姐策划骑行西藏的失败。
几年前,对西藏向往已久的她,决定将梦想落地——进藏朝圣。然后她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毅然辞了职(摆明不想上班了),买了一辆捷安特山地车和全套装备,开始筹划进藏骑行之旅。以现代都市青年待惯了办公室的虚弱体质,去高原骑行,显然等于送命,于是她提前两个月开始拉练,这样做不论是从体能上、心理上,还是仪式感上,都更有进藏该有的样子。
然后很顺利的,拉练还没拉出体能,就先把小腿肌肉拉伤了。然后又很意外的,车子在小区门口连车带锁地被偷了。进藏骑行之计宣告失败,受到双重打击的她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待脚伤康复,改乘飞机,完成了西藏之旅。
骑行计划的难产,间接让我对西藏产生了凶险的印象,往后每每提到西藏,我都会想起老姐的不幸遭遇。虽然肌肉拉伤和单车被偷跟西藏丁点关系都没有,但人对于知之甚少的事物,往往就是这么感性。所以当我得知被派去了西藏,在同事羡慕的眼光中,我内心却泛起了一丝恐惧。
但理智下来发现,此番真是荣幸至极,受江西五十铃之邀,我们将由《中国国家地理》带队,前往西藏阿里地区,探访西藏最古老的文明、最壮丽的风光以及众多神秘的佛教洞窟寺庙,开启一场地质及人文之旅。
本次文章将对积极参与文章评论的网友进行抽奖,设置“精彩评论奖”和“走心评论奖”。
精彩评论奖的奖品为五十铃mu-X牧游侠(查成交价|车型详解)X-POWER特别版原厂车模一个,共2个名额。
走心评论奖的奖品为五十铃官方小熊布偶一个,共2个名额。
恶意刷楼或无关评论视为无效。
西藏,论面积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是个大块头,人口密度却是全国最低。对于生活在东南沿海的人而言,西藏已经足够远了,而阿里,这个往往被加上“无人区”后缀的地区,即便在西藏里面,也属于遥远的地方。要知道,从拉萨飞往阿里,路程大约相当于从广州飞往上海。
然而,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强大魅力。从广州白云机场登机那一刻起,内心的期待便始终交织着忐忑。期待自不必多说,忐忑为何?一方面在于担心高原反应会将我折磨至死;另一方面也在于,此次行程任务艰巨,对于这场伟大的秘境探索之旅,我担心苍白浅薄的措辞难以将其描绘。
广州到拉萨没有直飞,很多航班都需要经停或者中转。以南航为例,时间最短的航班(经停重庆)也需要5个多小时,去一趟西藏确实不容易。
早上8点从广州起飞,抵达拉萨贡嘎机场时已接近下午2点。拉萨贡嘎机场并不在拉萨,而在相邻的城市——山南,这座机场很小,但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也是西藏最大的航空枢纽。
青藏高原最不缺的就是蓝天白云紫外线,一走出机场到达出口,就感觉明晃晃睁不开眼,皱着眉头努力睁开眼,赶紧掏出墨镜戴上。抵达拉萨贡嘎机场时,3600米的海拔已经不低了,虽然刚抵达时高原反应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还是下意识地要求自己放慢脚步,放慢所有的动作。
此次入住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可以看到从侧面看到整个布达拉宫。到达下榻的酒店安顿好,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4点。实际上中国地域辽阔,国土的东西两边是有明显时差的,西藏所在的时区为东六区,而北京是东八区。但因为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因此西藏的当地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
此时的下午四点,当地时间其实才下午两点,离天黑还有很久,我和同行的媒体老师决定去拉萨市区的佛教圣地——大昭寺逛一逛。
途经布达拉宫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从香格里拉大酒店打个车,十来块钱的路程就到了。沿途经过布达拉宫,我赶紧降下车窗膜拜一下。整座宫殿屹立于玛布日山之上,现场震撼感是照片远远无法展现的。
布达拉宫既是宫殿,又是城堡,也是寺院,藏传佛教一大圣地,现在主要是领袖达赖喇嘛处理政治和日常事务的行政中心。有说法称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其实并不准确,它最初由松赞干布修建了红宫,而后历代喇嘛还进行了多次扩建(白宫)或重建。布达拉宫不是此番行程的重点,大家也比较熟悉,就不再多言了。
大昭寺同样是藏传佛教中地位极高的寺院,现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前往朝拜的佛教徒和游客不尽其数。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最初是当年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嫁吐蕃时的陪嫁物,途中运送佛像的木车突然陷进沙地无法动弹,文成公主认为这是天意,遂决定就地建立寺庙供奉,而这座寺庙就是小昭寺。
而大昭寺是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建造的,据说由山羊驮土填湖而成。在藏语中,山羊为“惹”,土为“萨”,所以大昭寺最初也被称为“惹萨”。这座寺庙是拉萨最早期的建筑,在当时是城市的中心,因此拉萨早期也成为惹萨。
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最初供奉于大昭寺。松赞干布死后,小昭寺受到冷落,当时的唐高宗李治想要拿回12岁等身像,芒松芒赞得知后便将这尊无比珍贵的佛像转移到大昭寺的密室中隐藏起来。后来,另一位从唐朝入藏的公主——金城公主,把大昭寺密室中封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取出供奉,并将原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并一直延续至今。
屈膝伏地,双手向前合十,磕头默念,随后双手向两侧画出半圆,向后撑起站立,双手合十,额顶、胸口、腰间由上至下各拜一次。接着再次屈膝伏地……如此往复,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在大昭寺门口,你可以看到大量藏民在磕长头。站在他们身后静静地看上5分钟,你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磕长头的最大源动力当然是来自佛教徒内心对佛的神往,而体弱的佛教徒,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身健体。确实,一套动作下来,几乎全身各处关节和肌肉都要用到,长期坚持,强身健体的效果不亚于在健身房跑跑跳跳。
除了跪地磕长头的,还有手摇转经轮静坐沉思的,也有手捧经书席地诵经的,这些善男信女的虔诚模样,很容易感化周围的人。一心向佛,简单而纯粹,看着他们,不由感慨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心无杂念日夜不顾地去做一件事了。
在寺前的一块小空地上,几位年轻女子全心投入的祈求模样引起了我的注意,但很快我便发现她们几米开外都有一个摄影师。她们是不是真的皈依佛教我辨别不出,但我知道在西藏的佛教寺庙拍写真,正在逐渐流行起来。
大昭寺内部,僧人们正在院子里辩经。辩经是佛教僧徒学习佛经教义的必经方式,主要分为“対辩”和“立宗辩”两种。
辩经时,站立者以击拍手掌为气势,表示向对方提问,再而后退几步,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然后又向前跨步,高高举起右手,在对方面前用力击拍左手。拍手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表示我现在向你提问,请你回答;再一个是表示在气势上要威慑对手。
佛教寺庙殿内的佛像壁画绝大多数不允许拍照,因此恕我无法在此展示图文。
从院内西侧角落的楼梯上了二层,景象让我有些震住,闪闪的鎏金殿顶在半午的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朱红的墙体,黑白的挂帘,连同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花草,都成了最得体的映衬,宗教的神圣感油然而生。
中国古建筑屋檐下常挂有风铃,既为驱赶鸟兽筑巢,也有驱邪避灾之意。风起铃声响,意境非凡,宁静的庙宇之中,徒生不少灵动生气。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文山大叔寥寥几个字眼,便将声色动静体现尽致。
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景。藏区的寺庙往往有着繁华复杂的装潢,一根柱、一扇窗、一个门、一面墙都绝非敷衍了事,眼到之处皆是景。这有时令我颇为不解,清心寡欲的佛教徒,何以能够创造出如此绝伦的工事?
走出大昭寺不远,就看到了前方广场上一个巨幅的祖国庆生标语。正值国庆前夕,拉萨到处都挂着这样的标语,节日气氛十分浓烈。
闻声回头,看到一位妇女正和两个孩子悠然地在广场石栏上休憩,感谢祖国强盛稳定,让各族人民远离战争安居乐业,长者安度晚年,孩童茁壮成长。
从平原进藏的第一天,应该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动作幅度过大,避免走太多路,避免着凉感冒。此刻的我,应该在酒店睡觉,以求尽快适应高原,然而我却步行逛完了大昭寺……
尽管能够感觉到走路时心率很快,但并没有出现头痛恶心的强烈高原反应,不知道是我提前20天服用的红景天发挥了作用,还是高反打算潜伏到晚上睡觉时才来折磨我,反正布洛芬我是准备好了。
第二天,我们将直接从拉萨飞往阿里,正式开启祖国西部边陲无人区的科考探秘之旅。拉萨飞往阿里每天只有早上7点多的航班(下午阿里风太大不能飞),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凌晨4点起床去机场。我调好闹钟躺下床,在心里祈祷今夜能够安然入睡,预料中的高反迟迟没有出现,反而让我更加担心,害怕它要么不来,要么来狠的。
最终,我在辗转中得以浅然入睡。但夜里,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们的航班被取消了。本来就睡得不深的我,凌晨2点多在微信群的消息轰炸之下彻底清醒过来了。看了下航班动态,还真是飞不成了。
莫非旅程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看来去阿里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原本就神秘的阿里,变得更加充满未知和不可预测。现在,只能等待进一步的通知了。
天亮后,得知取消的航班改到了隔天早上7点,为此航空公司赔偿了一晚的住宿。到达酒店办入住后,所有人的房卡却都打不开房门,在门口愣是干等了半个小时。真是波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行人不得已需要在拉萨多待一天。从酒店房间的窗户望出去,拉萨城区整齐划一的楼房,在背后大山的包围之下,颇有几分人定胜天的顽强感。远处涌动的云层看得直叫人眉头紧锁,但愿接下来的行程可以顺利一些。
所幸,隔天的航班没有再出岔子。
第三天,航班从贡嘎机场起飞前往阿里。登机时,凌晨3点就起床的我困意还未完全褪去,身体在高原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内心已然满怀激动与憧憬。
从拉萨飞往阿里只能选择西藏航空。西藏航空是国内首家高高原航空公司(海拔1500米以上为高原,2438米以上为高高原),也是唯一航线覆盖西藏五大机场的航空公司,旗下机型以空客A319居多。本次执飞的正是空客A319,这个机型耐寒性强,适合高原地区飞行。在往返西藏的航线中,空客的飞机占了八成以上,其中A319是最主要的执飞机型。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正是此机型,史诗级救机的《中国机长》你看了吗?
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祖国西南边陲的高海拔无人区,这里无疑是亚欧大陆上最难以到达也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此前我从未想过有生之年竟有幸踏足此地,即便登上飞机之后,我依然有些许如梦般的恍惚感。
从拉萨到阿里,一路往西飞,我特地选了左边靠窗的位置,以求能在高空一览青藏高原,甚至奢望能够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和冈仁波齐神山。
随着高度爬升,飞机冲破云层,远方的天际线泛出微光,底下的雪山被初升的朝阳照射得棱角分明光影迷离。蓝天纯净,雪山圣洁,刚才还昏昏欲睡的我,仿佛打开了飞机舷窗吸了一口高空凉气,一下子精神抖擞了。
飞行的后半程,我基本就趴在舷窗上了,霸占着最佳的观景位置,全然不顾隔壁两位旅客伸长了脖子往窗外望的艰辛。至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仁波齐神山,我也说不准到底有没有看到,雪山那么多,根本认不出来。
抵达阿里昆莎机场,排列整齐的江西五十铃mu-X牧游侠车队已经在此静候。不得不说,X-POWER特别版的暗黑涂装加上亮眼的橙色点缀,成功让我种草了。很幸运我被分到了一台X-POWER特别版的1.9T车型,正好可以检验1.9T的柴油动力在高原是否也能够应付各种越野路况。
从狮泉河镇的昆莎机场出发,沿着219国道一路往东南方向的札达进发。在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高原上,眼前的世界,目光所至之处,都十分贫瘠。如果说要给阿里地区定一个主题色,那绝对是土黄色。
对讲机里突然传来领队兴奋的呼叫声,让车队右转进入302省道,看看能否通过,如果能走上这条路,我们将能够节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而真正让人兴奋的,是因为这条302省道,刚刚放行通车不到一周时间,这条路新到你在百度上基本找不到相关信息,手机通讯信号也还完全没有覆盖。
距离302省道起点0km路碑不远的龙门架正下方,停放着一台大型推土机,显然是为了阻止大车通行,只留下了刚刚好足够一辆小车过去的宽度。我们的牧游侠在经过龙门架时,左边轮胎其实已经离开了路面,压在了路沿的土基上,后视镜距离旁边的铁架也近在眉睫,但不管怎样,车队小心翼翼地总算是通过了。
既然是一条刚通车的路,其路况自然极佳,外侧的护栏在心理上可以让驾驶者更安心。mu-X牧游侠行驶在崭新的沥青路面上,平稳而安静,柴油发动机的哒哒声并没有成为困扰车内乘客的噪音。在这样高山叠起荒无人烟的地方,修路绝非易事,能够走上如此高品质的道路,简直太幸福了,向千千万万为祖国基建挥洒血汗的建设者致敬!
这一路,我们需要翻越阿伊拉日居山脉,海拔随着曲折的公路持续缓缓上升。当越过海拔5000余米的新嘎垭口,原本沙黄的天地被清晨的雪封上了一层白纱,黑色沥青公路蜿蜒其间仿佛是被谁任性涂上的浓浓一笔,如此无人之境,自然与人工之间,倒也不显得冲突。
路基的雪会随着太阳升起而渐渐消融
越过最高的垭口之后,就开始往低处走了。眼看已经到札达界了,不过实际上距离目的地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往往一个县或一个镇就管辖着无比广阔的疆域。过了牌坊就是检查站,这里会有民警对通过的所有人逐一查看身份证和边境通行证。
过检查站不久,车队再次慢了下来,前方一辆载着挖掘机的大车行驶在道路中间,将后车挡得严严实实的。几经鸣笛催促,大车依然没能让出足够的宽度给我们超车,主要还是这一段弯道频繁,车体太长难以完全靠边。待到稍长一些的直道,大车才放缓靠边,让过后车。
成功超越这台大车之后,车队在前方拐出一个弯,一车人不禁同时哇了一声,大片的土林地貌在前方开始显现。继续前进,连绵不断的土林石壁如一座座大山向眼前袭来,太壮观了!若不是脚下这条平整的公路提醒我处于人类文明时代,还真是会有些穿越回远古的错觉。
眼前的一切,确实是从远古时期保留下来的天然景观。
对地理研究比较深入的人可能知道,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大陆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漂移、撞击、挤压从而造成的抬升而来,从2.4亿年前到1万年前,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抬升才形成今天的海拔高度。
在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大约200万年前,札达这一片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湖床升高造成水位不断降低并最终干涸。受流水冲刷和风雨的蚀刻,松软的部分逐渐流失,坚硬的部分得以保留,历经百万年光阴,形成今日陡峭岩壁上千沟万壑如塔土柱的形态。因此土林的成分并非岩石,而是可以认作是类似于海底淤泥的物质。
顶上突出部分呈现出骆驼的形状
土林在地质学上称为“河湖相”,它是粘土、砂、砾石的松散堆积物,而札达土林是真正的“土”林,以黄土黄沙为主要构成。札达土林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土林的面积达888平方公里,而分布的面积范围则达到了2464平方公里之大。
阳光照射下,颜色显现出清晰的分层
土林地貌在我国四川、云南、甘肃、西藏均有分布,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魔鬼城从形态上来看和土林颇为相似,但成因略有不同。魔鬼城属于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由大风侵蚀而成,土林则主要成形于流水冲刷。魔鬼城的年代比札达的土林还要更加久远,但论面积和壮观程度,显然札达土林更佳。
从高处望去,岂是“壮观”二字就能形容?
同行的队友用石头架住手机拍起了延时
看上去光秃秃的土林并非完全不适合动植物生存,虽然高大的乔木极为少见,但地表长满了野生花草,且通常为簇状分布,我们还有幸看到了岩羊。
岩羊是一种高原动物,形似山羊,雌雄都有角,雄性羊角较为粗大,但没有胡须。栖息在海拔21米以上的高山裸岩地带,有较强的耐寒性。岩羊有着很强的运动能力,它可以轻松地在悬崖峭壁上在极小的突出岩石间借力跳跃,尤其受惊时能在乱石间迅速跳跃,攀上陡峭的山崖。
岩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群居,一般为五、六只甚至十多只集体行动。尽管它们看起来比绵羊和山羊要威猛一些,运动能力也强得多,但实际上岩羊比其他的羊类都更温顺,群体之间很少产生激烈冲突,遇到了豹和狼等天敌也只能是疯狂逃命。岩羊现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开始得知我们要住的是土林城堡酒店,乍听名字以为是一座将土林挖空开发成酒店的城堡式建筑物,听起来充满了童话的奇幻感。然而现实是,它只不过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旅馆。
我并没有嫌弃的意思,从童话和现实的心理落差中清醒过来,理智来讲,在这样偏远的地区,能住上这样干净卫生配套齐全的酒店,已经是一大幸事了。
虽然不是真的城堡,但在酒店的中庭,抬头就能看到周围环绕的土林,景观性也绝对是五星级的。
作为整个札达范围内最好的酒店,这里已经接待过无数从各地前来札达的团体,其中尤以各种自驾团队或俱乐部居多,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征服”的旗帜。
由于地处祖国西部边境,阿里地区活跃着不少印度人和尼泊尔人,所以酒店前台挂出了尼泊尔加德满都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15分钟)。印度并非以首都新德里的时间为全国标准,而是以更东边的安拉阿巴德为全国标准时间,因为这里的时间刚好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相差5个半小时,更便于计算。印度标准时间和加德满都时间十分接近(相差仅10分钟),所以这里只挂出了其中一个。
饮食方面,西藏的酒店和餐馆提供的菜品以川菜居多,一方面是外地人吃不惯藏餐,另一方面是西藏活跃着很多在此谋生的四川人。下图中这些菜式,基本贯穿了此次阿里执行,作为一个习惯清淡的广东人,每天这样重油重辣的饮食,肠胃负担着实有些大。
东嘎和皮央遗址分别位于札达县境内的东嘎村、皮央村,由东嘎的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因两处遗址位置十分接近,所以被合称为东嘎·皮央遗址,它是国内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存。
东嘎·皮央遗址发现得很晚,直到1992年才被发现,据说是当地一个放羊的孩子在山上躲雨时偶然发现的。在东面的一片呈半圆型的山崖上集中了绘有精美壁画的几座石窟,而在不远处的另一边,则坐落着大片佛塔和寺院等建筑工事的废址,不难推测这里原来应该是一处石窟和寺院合一的庞大聚落。
在整个东嘎·皮央遗址中,发现了石窟遗迹、佛寺建筑遗迹、佛塔遗迹、居民遗迹,以及石窟壁画、出土遗物、墓葬等大量的文物。但这处遗址的建成年代以及相关人文背景,目前在众多西藏宗教、历史文献中均未找到明确记载。
据百度百科资料:遗址有关记载极少,只有一本流传到印度的藏文手抄本《古格普兰王国文》,其中记载皮央寺始建于古格王国建国初期的10世纪,为仁钦桑波当时所建的古格八大佛寺之一,七十年之后又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改建。另有藏文文献提及东嘎在意希沃时代的10世纪建寺,约12世纪前后由于古格王国国内的分裂斗争,一度成为与都城扎布让对峙的另一个王室的所在地,后来古格王国恢复统一,东嘎丧失了王宫的地位,但仍为古格的政治及文化要地。
从上述的零星记载且据专家对文物特征的判断,基本可以推定东嘎·皮央遗址是古格王朝时期的居民生活的一个聚集地,但更具体更深层的东西依然是未解之谜。另外可以肯定,这些洞窟壁画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考古价值极高,堪比上世纪30年代发现的古格王国遗址。
札达的土林中时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洞穴,基本都是当时古格王朝居民分散居住的地方。而从东嘎·皮央遗址密密麻麻的洞窟,可以想象出当时这里的热闹程度,也反映了当年古格王朝的地域之广。
在发现了这处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遗迹后,1996年便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阿里地区文物抢救团体在1997—1999年间进行了洞窟加固、山体治水以及壁画保护,并砌上了步道石梯。2013年,东嘎·皮央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酥油灯熏黑的洞顶
遗迹中这些带有门的洞窟,有些已经被当地村民利用起来,借助洞内冬暖夏凉的特性,存放一些食物等东西。
遗址中包括杜康殿在内的各种殿室和暗房中,留存的壁画涉及很多异域人物的图案和造型,绘画的风格手法被认为是古格壁画的前奏,其精美程度完全不亚于敦煌壁画。
如今,东嘎和皮央遗址上的洞窟和壁画都有专人看护,每天都有当地人巡逻,国家每年也都有拨款和派人勘测维护。
在一个墙体上满是壁画的暗房外,这位正在转经的藏族老人已经在这里守护了20多年。
习经诵经几乎是每一个藏民的日常,眼前的这个转经筒十分简易,红色的金属框架和平整的经筒表面都和佛教寺院中雕刻满图案字符的大型转经筒无法比拟,但这已经能够满足老人对信仰的执着。信念根植于心,又何顾奢俭繁易,就像真正的文学大师,并不在乎笔钝砚糙。
来到札达看过了土林,有一个地方绝对应该前往探访,就是阿里地区曾经辉煌的古格王国。古格王朝大致建立与公元9世纪,是著名的吐蕃王朝瓦解后,由末代吐蕃赞普(国王)嫡系后裔所建,是当时阿里的地方政权。
古格王朝对于西藏的历史,尤其是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格王国遗址现位于札达县境内札布让村的一个山坡上,从山脚到山顶高达300余米,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分,底层为民居洞穴,中层为佛殿寺庙,顶上为王宫寝室,底部周边还分布着各种防御碉堡和佛塔。
作为当年古格王室的驻地,整座城堡地势险峻,气势恢宏,因建筑就近取材于当地土林中的粘土,遂整体与周围环绕的土林浑然一体,矗立天地之间,甚是壮观。
凭借陡峭的地势和密集的山洞,整座城堡可谓易守难攻。即使不考虑底部外围的碉堡,山麓上密布的洞窟和防御工事也能对入侵势力起到不小的缓冲作用。
王宫立于山巅,除了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之外,更是起到了极强的防御作用。这里堪称整个青藏高原上防守能力最强的地方了,整个王宫只有一条狭窄蜿蜒的隧道可以到达,除此之外尽是悬崖,外敌基本没有攻上去的可能性。
王朝末期拉达克军队攻入古格时,就是费尽力气也拿不下山顶的王宫。
据说,后来拉达克人奴役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地向上修石楼,等石楼达到王宫的高度,便能将王室攻下。老百姓在城下惨不言状,古格国王得知后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最终致使古格覆灭的决定。
什么决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国王从悬崖上跳了下去,王死国灭;另一种是国王为了拯救百姓,向拉达克人投降了。投降的说法相对更可靠,因为据相关记载,古格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军队押回列城(拉达克都城)关进了监狱。
至于古格王国的起源,要从吐蕃说起。吐蕃的末代赞普——朗达玛在复杂的历史原因下,进行了西藏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禁佛灭法行动,对佛教进行严重的打击。期间,寺院被封闭、佛像被丢弃、壁画被抹除、佛经被烧毁,朗达玛甚至逼迫僧人脱下袈裟打猎杀生。最终,朗达玛在大昭寺前被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射杀,吐蕃王朝开始分崩瓦解,走向灭亡。
朗达玛死后的几年里,西藏一直处于割据状态,吐蕃王室则分离成两派,分别扶持朗达玛两个年幼的儿子——奥松和云丹来争夺王位。在两派的争斗中,奥松之子贝考赞被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势不利,带着100多位臣民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领袖的女儿为妻。
吉德尼玛衮后来继承了阿里地区的统治权,晚期他将阿里的领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长子统辖拉达克,次子统辖普兰,而幼子德祖衮统辖的区域,正是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非常崇尚佛教,曾多次派人到古印度学习佛经,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书,还从古印度请来了阿底峡尊者弘法,使佛教在朗达玛禁佛灭法100多年后,重新在藏区得以复兴,藏传佛教进入了所谓的后弘期,并持续发展壮大至今。显然,古格王朝对于佛教在青藏高原的影响有着居功至伟的贡献。
当年古格人民栖居的洞穴,内部开阔,墙上有佛窟
考古工作者对洞窟进行了编号
藏民祈福的玛尼堆
古格王国遗址上,分布着四座寺庙,由低到高分别是度母殿、白殿、红殿和大威德金刚殿。红殿和白殿规模较大,面积均达300平方米以上,度母殿和大威德金刚殿较小,四座殿庙内的墙壁和天顶上均通体覆盖着精美绝伦的笔画,内容涉及佛祖、菩萨、度母、瑞兽、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等。
另外,庙内佛窟上的佛像虽然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完好保存了下来,却大部分都在1966年-1976年期间被严重破坏或遗失,着实令人叹惜。
红殿外这扇雕琢精致的木门,已经历过数百个春秋
佛教贯穿了古格王国的整个历史,对民众的影响也深入骨髓。古格王朝末期,国王和宗教领袖(国王的弟弟)在对其国政实际掌控权的争夺中产生了非常尖锐的矛盾。
17世纪时候,古格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国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意欲通过扶持天主教,借助西方传教士来削弱佛教(实际上是政敌)的影响力。古格国王通过派军剥夺寺院权力、强迫僧人还俗娶妻等手段,向宗教势力施压,以求巩固政权。
在青藏高原立身一千多年的佛教势力自然不甘受此凌辱,藏传佛教寺院势力动员了各地大量的僧徒、藏民、地方官员,并联络了同样信奉佛教的拉达克军队,在1630年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政权武装暴动。
然后就有了前面说到的拉达克军队攻入古格都城的那段历史。王宫被攻破后,古格老百姓过得惨无人道,据说被拉达克奴役了50年,直到1680年前后清政府收复古格后才结束。在距离古格遗址山脚不远处的藏尸洞,便是当时遭受屠戮的古格百姓被弃尸的地方,洞内至今依然遗留有无头干尸上千具。
下图为干尸实物,惊悚预警
5
4
3
2
1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至此,统治阿里地区、世袭十六代王、传承七百余年、拥有十万之众的古格王国顷刻间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令后人不解的是,据历史记载和现代考察,内乱和拉达克人的屠杀掠夺并未使古格文明完全消失,但古格残留民众战后去向何处,竟杳无音讯,藏尸洞中的尸体也远未达十万之多,如今却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是天灾导致了灭族?还是所有民族危难之时,所有人同时选择了隐姓埋名?
历史戛然而止,留给后人的,只有神秘的表象和背后重重的谜题。
古格王朝遗址的建筑主要以粘土和松散的砾石构成,尽管文物保护单位对这里进行过修缮和加固,但风雨和岁月依然在一点一点地带走这座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古迹。
岩壁上明显的水流凝结痕迹
下图墙体上这些手印,我猜测是雨后沙土被雨水软化后,途经此处的游客“不小心”留下的,右侧疑似还出现了汉字。
托林寺位于札达县托林镇,始建于996年,是古格王朝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由益西沃主持修建并以生命的代价从古印度请来阿底峡驻寺弘法。
托林寺整体仿照桑耶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有迦萨殿、白殿(尼姑殿)、罗汉殿、弥勒佛殿、护法殿、集会殿(祖拉康殿)、色康殿、阿底峡传经殿以及佛塔、转经房、拉让(活佛私邸)、僧舍等,是研究佛教文化的宝库。
托林寺的历史,关于益西沃和阿底峡的故事不得不提。益西沃是古格的第二代国王,德祖衮的长子,在50岁时,他出家为僧,将王位让给其弟。益西沃大力倡扬佛教,当他听说印度高僧阿底峡的名气后,决心将其请来古格传教。
但阿底峡并非说请就请,当时他是印度超岩寺的住持,于是益西沃动用武力到处搜刮黄金,誓要将其请来。当他带兵到噶洛国掠夺黄金时兵败被俘,噶洛人给益西沃三个选择:一、处死;二、由古格王朝用益西沃等身重的黄金赎回;三、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
寺内安静的一角
古格王朝得知后,王室带着黄金前去赎人,但黄金只够赎回益西沃之身,还差赎取其头的数量。益西沃认为自己年老体弱,不值得花费如此多黄金赎命,不如以此黄金前去迎请阿底峡。益西沃最终被处死,以生命之代价,换来阿底峡尊者的莅临,为佛教荣耀献身。
印度高僧阿底峡到古格之后,在托林寺述经弘法,并使西藏佛教的戒律和密宗方面做到了规范化和系统化。阿底峡在西藏地区的贡献,被后人视为佛教复兴的一个标志。另外,古格高僧、大译师仁钦桑布也在托林寺译经授徒。此后,许多高僧和佛教徒前来此地修炼佛法,使托林寺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
1966-1976年期间,藏区大量的寺院、佛像、壁画、经书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托林寺在当时因被用作粮仓而得以幸免,寺内的大殿保存较为完好,壁画也未遭到太严重的破坏。
屋顶漏水曾导致殿内壁画局部污损,墙体修补后,原先的精美壁画已无法修复,仿佛人的头上有了伤疤无法再长出头发,光秃秃的一块,十分显眼。
主殿外盛放的格桑花引得我驻足。格桑花在藏族人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它被视为象征爱与幸福的圣洁之花。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的意思是幸福美好之花,并非明确特指某种植物。
不过说起格桑花,通常指的是图中这种波斯菊,它也是许多影视作品中格桑花的原型。这种花学名叫秋英(或波斯菊),并非西藏原产的物种,它原产于拉丁美洲,二十世纪才经西亚传入中国。格桑花和佛教的渊源有着很多传说,感兴趣的不妨自行上网搜索。
寻找化石是这次旅程中一个有意思的环节。车队来到古格王国遗址附近的一块戈壁滩,前面介绍土林的部分提到,青藏高原远古时期是汪洋大海,随着大陆板块运动,逐渐抬升成陆地,而札达一带则演化成湖泊。随后大约在数百万年前,这里的湖床再次抬升成为地面,经常年累月的流水切割和风化作用,成了今天这般荒芜景象。
也就是说,脚下的这片土地,百万年前是一个湖底,想到这里,你会不由得感叹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原先的水生生物已经无法生存,但在上百万年的地质演变中,一些动植物变成了化石,以另一种形式在这荒芜之境中永驻了下来。
这里先介绍一位大咖,李栓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隶属于中科院的专业权威刊物,内容涉及世界各地的地质、天文、生物、人文和考古等。
这次五十铃和中国国家地理的联合科考之行,李社长全程跟随,为大家进行地质方面的专业讲解。在李社长讲完如何辨别化石之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在地里找了起来。
同车的小姐姐在地上又敲又锤,玩得不亦乐乎,看样子颇有收获。她说她找到了一块石头,感觉像是化石。仔细一看,表面有一条明显的浅色带状图案折于两面,两端有小孔,说不上是什么东西,但是不明觉厉,先收了再说。
同行的另一位《中国国家地理》的专家陈辉老师表示,这的确很有可能是一块化石,上面浅黄色部分像是一种构造简单的水生小虫,小孔是它头部的口器,石头另一面的小孔则是它排泄的部位。随手一捡就捡到了化石,这可把小姑娘高兴坏了。
而这块边缘锋利的金黄色岩石,是一块铁矿岩,其表面的岩质已经被风化得所剩无几,整体坚硬冰凉,几乎可以看做是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了。
同行的另一位队员也找到了一块表面布满疑似贝类生物残骸的化石,据说当天还有人捡到了一块石头表面带有完整的鱼骨。然而我运气不佳,翻找了半天也没看到一块有化石迹象的石头,只捡到了一块纹路精致的黑石当留念,被大自然颁了个安慰奖。
正低着头找化石,一条西藏沙蜥忽然一动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小家伙混在乱石之间还真是不容易发现。沙蜥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四川等地分布着18种不同的沙蜥。
一身保护色让它完美隐匿于自然环境之中
西藏沙蜥是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干旱荒漠环境中,天性耐寒,主要以小型昆虫为食,若找不到昆虫有时也被迫吃素。这种小蜥蜴不太好动,阴天时常伏于地面不动,风雨交加时深居洞穴,但受到惊吓或遇见天敌时能够飞速奔跑。
实际上蜥蜴除了少数几种有毒和一些凶猛的巨型种类之外,大部分都性情温和,尤其是体型较小的蜥蜴,十分胆怯,不会主动攻击人。蜥蜴看起来吓人,但看多几眼反而会觉得它们有点呆萌,有些种类会被人类拿来当宠物饲养,比如变色龙。
几天下来,一直坐在车内,还没从外面好好欣赏一下此次科考之旅的官方用车——mu-X牧游侠。牧游侠的设计柔中带刚,乍看之下并没有其他硬派SUV表露的那种简单的粗犷,显得相对温雅了些。但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中网粗壮的镀铬饰条、犀利的眼神、肌肉般隆起的轮拱以及侧面的脚踏板等细节,都透露着它骨子里硬汉的气质。
总的来说,mu-X牧游侠在众多硬派SUV里面,颜值绝对算得上高的。不得不说,趁着这壮阔的土林背景,牧游侠显得格外霸气威武。
五十铃还在去年推出了X-POWER特别版,通体哑光黑的涂装让人好感爆棚,而前脸中网、后视镜、轮毂和行李架则用上的亮黑材质,整台车在光线下明暗有致,极具质感。雾灯上方和轮毂中心的橙色装饰更是打破了单调,堪称点睛之笔。
整台车行驶在札达金黄的土林之间穿行,有种难以言传的奇妙感觉。
千万别以为牧游侠只是样子货,眼下这个地方,城市SUV的轮胎、离地间隙、四驱系统和动力,根本无法支持它到达这里。一路上各种尖石、炮弹坑、交叉轴、陡坡,配备底盘大梁、分时四驱和后桥伊顿差速锁的牧游侠,都一一应付过来了。
得益于柴油动力强劲的扭矩,不论是1.9T车型还是3.0T车型,在这几天的越野路段穿越中,都极少需要到4L(低速四驱)挡来放大扭矩脱困,即使是爬陡坡,也表现得从容不迫。
王安石有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在抵达阿里之后,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想着这句话。的确,阿里是中国土地上最偏远的地方之一,须经历舟车劳顿之后方得以到达,此外你还要忍受高原反应和干燥的空气。但是,只要到过一次,你必将感到此生无憾。在阿里这短短的几天,无疑将成为我今后漫长人生中一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在下篇中,我将前往探访有象雄王国都城遗址之争的“卡尔东遗址”和“曲龙遗址”,还将前往神山圣湖——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以及考察普兰宣服和达格架地热温泉,敬请期待。
(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陈烨 摄:太平洋汽车网 陈烨 / 五十铃官摄团队)
保持硬派心 测江西五十铃mu-X牧游侠1.9T
783评论 2018-12-17
跋山涉水好帮手 实拍mu-X X-POWER版
496评论 2018-07-26
内饰推倒重来 评五十铃新mu-X牧游侠1.9T
516评论 2018-01-11
诚意提升品质 试驾江西五十铃2017款mu-X
7评论 2016-07-04
五十铃mu-X牧游侠汽油版上市 16.68-22.08万元
20评论 2022-05-10
正在加载中...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