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讯:为何钟爱“理科学霸”腾势!
2015年07月07日 09:49
(共计1页)
【太平洋汽车网 常州车市】有人把纯电动汽车领域的高端品牌特斯拉和腾势,分别比作“文科学霸”和“理科学霸”。
想想倒也贴切,特斯拉尽管没有汽车行业背景,却凭着出色的整合能力,以及近乎天才的奇思妙想,完成了一次对汽车业的颠覆,可不就是一个充满感性色彩、擅长包装宣传的“文科学霸”?
而腾势作为“理科学霸”,却也像极了醉心于技术研发、不事张扬的工程师,融合了戴姆勒的设计、工艺,比亚迪的电池技术,相当于把传统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开发的世界级科技集于一身,腾势如果谦辞“理科学霸”的头衔,恐怕没人再敢接领。
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特斯拉和腾势都毫无疑问地站在了塔尖之上。只不过,相对而言,特斯拉作为一个“先行者”,尽管出世以来就争议不断,业界对其也颇多质疑,但是,它所上演的一幕幕戏码,却在营销层面堪称范本。
还比如,一直偏执地生存在自我的“封闭生态系统”中的特斯拉,曾经因此饱受诟病,但也正是这种封闭系统框架内的直营模式,使特斯拉得以跨越中间环节,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可以提供从试驾、私人定制、交付到售后的一体化服务,给予它的客户更优越的细节体验。
这些特立独行的标签,可能是未来特斯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根由,但这种营销思路还是值得其他新能源品牌学习和借鉴的,包括腾势。
说实话,腾势作为一个中高端电动车品牌,在产品层面的设计、技术、品质,特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300公里续航里程等方面,有着领先同行业的优势,但在营销上相比较特斯拉,就显得忠厚有余而精明不足。
之所以说腾势“忠厚有余”,是因为腾势将一些基本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比如说它坚持在做的体验营销,并由此收获了一些重量级的车主粉丝,比如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华为技术副董事长郭平、创维总裁杨东文、TCL首席执行官郭爱平、华侨城董事长陈晓芳等人。而它从4月份启动的KOL体验,更是借势名人效应,放大了腾势的品牌声量。
就在前不久,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也开上了腾势纯电动车。之后,李想在微博上发布的类似“新能源牌照+300公里+大空间”这样简练的总结性描述,也使其粉丝圈与腾势所打造的绿色出行生活圈发生了交集。应该说,KOL体验不失为一种讨巧的营销方式,而且,一众名人参与体验营销,也与腾势品牌的高端定位相契合。
可能是意识到了在品牌知名度上的不足,今年以来,腾势开始了通过高端体验来形成影响力的营销试水,无论是赞助粤商高尔夫,还是与拍卖行业的合作,都使腾势的“价值感”得到了有效传播。
虽然如此,对比特斯拉,腾势“精明不足”,它依然还有不少应予提升的地方。比如,特斯拉炒作也好传播也罢,形式上可能会褒贬不一,但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包装出了一个明星CEO,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营销能力,是值得腾势好好学习的。再比如,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证明汽车制造业不能仅仅在引擎系统上下功夫了,或许,具有超长续航能力的腾势,也应该想想办法证明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总之,特斯拉的成名,是其天才营销的成果,那么腾势也该在营销思维、营销方式等方面,向更能放得开的特斯拉学习,尽快提升品牌的关注度、认可度,让未来的市场行程走得更顺畅一些。
特斯拉、腾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营销探索,但是,作为新兴领域,新能源车要让更多人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传递品牌理念,也是各品牌共同面对的难题。毕竟,汽车制造业的前程肯定还会有大风大浪出现,特斯拉也好,腾势也罢,何去何从也只有雨过天晴后才能看清。
想想倒也贴切,特斯拉尽管没有汽车行业背景,却凭着出色的整合能力,以及近乎天才的奇思妙想,完成了一次对汽车业的颠覆,可不就是一个充满感性色彩、擅长包装宣传的“文科学霸”?
而腾势作为“理科学霸”,却也像极了醉心于技术研发、不事张扬的工程师,融合了戴姆勒的设计、工艺,比亚迪的电池技术,相当于把传统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开发的世界级科技集于一身,腾势如果谦辞“理科学霸”的头衔,恐怕没人再敢接领。
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特斯拉和腾势都毫无疑问地站在了塔尖之上。只不过,相对而言,特斯拉作为一个“先行者”,尽管出世以来就争议不断,业界对其也颇多质疑,但是,它所上演的一幕幕戏码,却在营销层面堪称范本。
还比如,一直偏执地生存在自我的“封闭生态系统”中的特斯拉,曾经因此饱受诟病,但也正是这种封闭系统框架内的直营模式,使特斯拉得以跨越中间环节,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可以提供从试驾、私人定制、交付到售后的一体化服务,给予它的客户更优越的细节体验。
这些特立独行的标签,可能是未来特斯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根由,但这种营销思路还是值得其他新能源品牌学习和借鉴的,包括腾势。
说实话,腾势作为一个中高端电动车品牌,在产品层面的设计、技术、品质,特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300公里续航里程等方面,有着领先同行业的优势,但在营销上相比较特斯拉,就显得忠厚有余而精明不足。
之所以说腾势“忠厚有余”,是因为腾势将一些基本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比如说它坚持在做的体验营销,并由此收获了一些重量级的车主粉丝,比如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华为技术副董事长郭平、创维总裁杨东文、TCL首席执行官郭爱平、华侨城董事长陈晓芳等人。而它从4月份启动的KOL体验,更是借势名人效应,放大了腾势的品牌声量。
就在前不久,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也开上了腾势纯电动车。之后,李想在微博上发布的类似“新能源牌照+300公里+大空间”这样简练的总结性描述,也使其粉丝圈与腾势所打造的绿色出行生活圈发生了交集。应该说,KOL体验不失为一种讨巧的营销方式,而且,一众名人参与体验营销,也与腾势品牌的高端定位相契合。
可能是意识到了在品牌知名度上的不足,今年以来,腾势开始了通过高端体验来形成影响力的营销试水,无论是赞助粤商高尔夫,还是与拍卖行业的合作,都使腾势的“价值感”得到了有效传播。
虽然如此,对比特斯拉,腾势“精明不足”,它依然还有不少应予提升的地方。比如,特斯拉炒作也好传播也罢,形式上可能会褒贬不一,但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包装出了一个明星CEO,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营销能力,是值得腾势好好学习的。再比如,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证明汽车制造业不能仅仅在引擎系统上下功夫了,或许,具有超长续航能力的腾势,也应该想想办法证明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总之,特斯拉的成名,是其天才营销的成果,那么腾势也该在营销思维、营销方式等方面,向更能放得开的特斯拉学习,尽快提升品牌的关注度、认可度,让未来的市场行程走得更顺畅一些。
特斯拉、腾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营销探索,但是,作为新兴领域,新能源车要让更多人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传递品牌理念,也是各品牌共同面对的难题。毕竟,汽车制造业的前程肯定还会有大风大浪出现,特斯拉也好,腾势也罢,何去何从也只有雨过天晴后才能看清。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