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铃mu-X长江源科考记 寻梦可可西里
2020年07月03日 00:10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生态保护”一词在当今中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全民共识,然而在二十多年前,可可西里所有生物的生死大权全都由盗猎者黑漆漆的枪管决定。猎枪的射程,就是当地“王法”的执法范围。

  后来,一位高原守护者站了出来,与十八名盗猎者搏斗,最终壮烈牺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于是,第二位守护者站了出来,接着是第三位,第四位……

  如今,长江源头的野生动物见到人类不再夺路而逃,此行中我们与斑头雁、藏羚羊、藏野驴、野兔、野狼都打了招呼,而这一种跨生物之间的信任建立,是高原守护者们花了二十多年争取来的。


  今天,江西五十铃mu-X与太平洋汽车网为大家带来的,便是他们与它们的传奇故事。



  P.S. 小惊喜

  看了本文之后的朋友,不妨发表一下你的感想,亦或是自己的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作者将抽取两位认真留言的读者,分别送出一台由江西五十铃提供的“1:18五十铃mu-X”大车模。

  车模由全合金打造,跟本次科考赞助商五十铃mu-X科考用车一样,品质硬硬硬。


索南达杰的英雄故事



  沿着109国道向西北方向行进,到达海拔4768m的昆仑山垭口,见一尊雕像,这就是2008北京奥运吉祥物“迎迎”的原型——藏羚羊。


  在藏羚羊身边的那尊纪念碑,纪念的是杰桑·索南达杰烈士,可可西里与藏羚羊的守护者。


  如今,索南达杰依然镇守着可可西里的入口。


  索南达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民,第一代识字的藏区知识分子。他当过中学教师、索加乡党委书记、治多县委副书记,90年代初带头主持开发可可西里的矿产与动植物资源,管辖着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国土面积的千分之五。


  在可可西里进行考察时,他发现了是满地被剥了皮的血淋淋的藏羚羊残骸,情景像地狱一般惨烈。索南达杰因此拿起枪,组建起中国第一支反盗猎队伍。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与4名队员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他们猎杀了整整1800只藏羚羊,获得了7车羊皮。在押送歹徒的过程中,索南达杰单独与18名盗猎分子战斗,最终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无人区冻成了一座碑,壮烈牺牲。

  索南达杰曾说:“这个地方必须要死人,是(盗猎者)死几个,还是我们死几个,反正必须要死人。死了人以后,人们会重视的。” 一语成谶。

  在中国,要有人死了,要事才终于能被重视起来,而索南达杰就是这个警世之人。


  接下来笔者要介绍第二位高原守护者——寒梅大夫,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前主任医师,索南达杰的朋友与同学。


  反盗猎队伍因为没有住店经费,每次进入可可西里都会借宿到寒梅大夫家,但那一次索南达杰为了拯救一位患了肺水肿的盗猎者之生命,下令让2名队员先押送患者到医院。剩下的18人,居然趁机杀害了索南达杰,而盗猎者之所以能发起反击,是因为索南达杰不忍心在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下把铁手铐铐在他们手上。

  野兽都懂得知恩图报,而这些盗猎者连野兽都不如。

  此次行程中,年已七旬却比同行任何人都要精神的寒梅大夫担当随伍医生。这位高原病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已退休多年,依然奋战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与救助病人的一线。


  在退休之前,寒大夫每年都会假两个月左右为各类科考队、环保组织做医疗保障和藏汉翻译。


  于此同时,作为“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的志愿者,寒大夫参与了绿色江河在长江源几乎所有的项目活动,她的医药箱表面贴着各种高原远征队伍的贴纸。


  此前有记者采访寒大夫,问她为何70岁了还一直坚持生态环保志愿活动,寒大夫回答说:“只要他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参与其中。有人需要我,就证明我的人生还有一点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努力去参与志愿活动与传递环保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不是我有多崇高,而是环保应该人人有责。”


  本次科考行动中,全国最懂长江源的人——杨欣老师一直领队前行,他就是第三位登场的高原守护者。

  杨欣老师是中国第一批长江生死漂流(1986年)的勇士,是民间第一座生态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站长,同时也是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的会长。


  1986年,当时年仅23的杨欣参加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探险队希望在美国人用橡皮艇征服长江之前,由中国人的漂流队率先征服之。这是一趟死亡概率很高的旅程,当年参加的三支队伍中(四川队、洛阳队、美国队),杨欣老师这支完全没有人有过漂流经验,大家纯粹是因为爱国而参加了漂流,这三支队伍最终付出了10人死亡的代价。


杨欣老师/杨欣未婚妻/杨欣母亲

  当年连“高原反应”是什么都不甚了解的四川队勇士们,从长江源头的沱沱河下水(下图长江第一铁路桥的附近,图片为手机拍摄的日落景象),经过178天、6300多公里的漂流,于年底抵达长江入海口,完成了长江河源区干流沿岸综合科学考察、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及其开发保护利用等16项考察任务。


  从沱沱河大桥起漂的两艘四川队橡皮艇,一艘命名为“龙的传人号”,继承长江漂流勇士饶茂书前辈的遗志;一膄命名为“四川大学号”,队员们感谢四川大学师生捐赠了漂流经费。


  问起为何后来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杨欣说到:“那个时候,我也并不懂得什么是生态和环保。但漂流后过了两年,再去长江时,却发现,这条孕育了数亿国人的母亲河伤痕累累:冰川退缩、草场退化、金沙江河谷破碎......这让我对长江的认识很快由自豪转变为忧虑。“

  杨欣老师辞去了令人羡慕的会计工作,用半辈子的时间守护这条母亲河。

  为了筹集保护长江源的资金,杨欣老师写了一半书《长江魂》,这是一篇一篇日记组成的,活着回来就是一本探险记,不幸牺牲的话就成了一本遗书。

  邓康延先生给《长江魂》写了序,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与大江平行,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那是暗夜里、风雨里、崖谷间的厮守与共语。


  1997年,杨欣老师通过义卖影集和这本23元的书,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二十多年以来,一分一毛地凑钱,一砖一瓦地往高原上建保护站,成为了杨欣老师生活的所有。


  如今,可可西里不再有盗猎现象,藏羚羊数量已经从2万只增长至6万只,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和社会名人参与到长江源生态环保活动。


  2020年5月,成都建川博物馆长江漂流纪念馆正式开馆。



 

可可西里的美丽传说



  2004年,陆川用一部《可可西里》让全中国人看到了这片中国境内的传奇圣土,看到了英雄的壮烈,看到了盗猎者的凶残,看到了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可可西里,蒙语“青色山梁”之意,在交通不达的年代曾是动物的天堂,这里有高等植物200余种,野生动物230余种,虽然植被与动物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但生态平衡延展千年均没有太大改变。


  上世纪末,交通工具延伸到无人区之后,在那个手机信号与监控摄像头都到不了的年代,这里的法则就是一条——谁有枪,谁是王。


  人与动物没有区别,都尊崇兽性的法则,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区别来,那就是食肉动物不会竭泽而渔无休止杀戮,人类会,且非常擅长。





  因为有了索南达杰的牺牲,所以才有了民众与政府的关注与反思,可可西里在索南达杰牺牲一年多之后的1996年正式被青海省列为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0年6月,青海省正式印发《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方案》,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的正式设园进入冲刺阶段。这个总面积高达12.31万平方公里的巨型国家公园包括三个主要园区,其中长江源园区涵盖了完整的可可西里,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从1994单人阻击18名偷猎者,到2020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中国环保志愿者们用26年的时间让生态保护的星星之火照亮了整片青藏高原,藏羚羊的盗猎案在11年前已经全面阻绝。


  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蒙古族小伙巴义尔在2013年夏季送走了保护站守护过的最后一只受伤藏羚羊,此后再未有救护过一只藏羚羊,盗猎分子捕杀野生动物的血腥场面全部绝迹。


  笔者小心翼翼地问杨欣老师:“见到偷猎报案处理之后,绿色江河的志愿者会担心被偷猎者报复吗?” 杨欣老师自豪地回答:“他们不敢!”


  如今的可可西里,虽然手机信号依然时断时有,但文明的曙光已经全面照了进来,中国最美丽的一片野生动物乐园重新获得了生机。



 

感人“肺腑”的109国道



  109国道是一条神奇的路,笔者自驾10年没经历过任何一条烂成这样的国道…… (下图不算,这是极好的路况)


  青藏公路是109国道中的西宁至拉萨段,这是全线最高海拔的一千多公里,而目前陆运进藏的物资,85%都通过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运输,因此109的青藏段长期都处于塞车状态。


  被民众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少将,在1950年开始主导建设青藏公路,1954年终于建成。在公路建成之前,靠人畜驮货物进藏出藏需要半年以上,公路建成之后,新中国终于有能力守住属于我们的青藏高原。

  如今自驾在青藏公路之上,更多的是自豪感,新中国开拓者的战略眼光可不是常人能比的。为何高原寸土不让?打过DotA吗?上高地是不是特别难?


  下图的地形很有趣,我们车队所停靠的地方其实很危险,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这块地此前可能是一座加油站,我们停车的地方使用了水泥进行硬地化施工,但后来加油站撤走了,油罐也挖走了,下方的土壤经过多年的风雪推动,被水的三态变化与重力/风力的作用挖走了一大块。


  往西南行进,过了西大滩之后,路况变得越发糟糕。因为冻土层遍布的原因,这里的路面全部都不是平的,而是不断有起伏,如果开着凯美瑞这类的轿车过来,随时有被小坡架起来的风险。


  这并非豆腐渣工程,因为想在冻土区域修一条不起伏的路,基本是不可能的。路修好的时候肯定是平的,但进入冬季之后,这些土层中的水分就会凝结成冰,把路面顶起来,来年夏季融掉之后又塌下去了。


  跑青藏公路都是什么车?8成以上是载重3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连轻卡都没见过几辆,更别提轿车了。这些出大力的重型卡车会不断碾压路面,造成远超于日常使用的损耗,最终的结果就是修路队每年都要把大坑重新填一次,而来年又会有新的大坑。


  为了解决沉降问题,建设方在某些路面旁边插入了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导热棒,5米埋入地下,2米露出地面。


  这种导热棒像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一样,是单向传热的,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夏季,热棒停止工作。


  这种装置可以在冬季为冻土层带走更多热量,让冻土更“冻”,冻到夏季都不会融化,理论上可以让季节性冻土层变成永久冻土层。不过在实际运用上,带导热棒的路面依然有一些沉降问题,因此沉降防治仍未完全解决。


  在青藏公路开车需要技能和技巧:

  1、如果高反,那就没戏了。我们同车有高反人员,在109上,方向盘都不敢让他碰,风险太大。

  2、需要很多年的观察路面实况判断时机的经验,日常在平原城市上驾驶的儿戏车技基本不好使,在这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生态圈,你必须在安全的范围内向重卡发起挑战,在非常合适的时机超车再并回去正向车道。

  3、为什么需要不断超车呢?很简单,进藏之路,重卡力气不够,行驶速度非常慢,效率很低,而且严重阻挡了前方视野,安全隐患大。这时候,你就需要对自己车子/周边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不然一次鲁莽操作就能教你重新做人。

  4、进藏车道都是重载车辆,路面明显差于出藏车道,多数坑都是乘用车不能去趟的,二十厘米深的大坑随处可见,一进去就轮胎完蛋、悬挂完蛋。

  5、尽量别走夜路,现在虽然没有强盗了,但夜间行车的目视距离太短,见到大坑已经躲不过了,直接栽在路上,后方若来一台重卡,风险之高不必多说。



  汽车经销商会使用平板车拉乘用车进藏售卖,这种同一个品牌聚集在一起的情况很少见,多数都是拉各式品牌的,进藏之后由二级经销商售卖。

  五十铃的D-Max皮卡与mu-X越野车在藏区很好卖,坚实耐用从不掉链子,能保证用户安全穿越无人区。



  这种两辆重卡叠罗汉的情况,都发生在出藏途中。因为西藏物产贫瘠,物资需求却很强盛,因此多数卡车都是满载过去,再空载回来的。

  为了节省油料损耗、轮胎损耗、发动机损耗,重卡司机会两两成对,背负一台车回青海。


  笔者问经常跑高原线路的驾驶教练,为何现在人们还坚持用公路运输的方式进藏,得到的答复是,铁路运输预约货厢的周期很长,多数物资都无法长时间等待,而从“汽车城”格尔木进藏,一天开400公里,三天可以到达拉萨。


  一路上,有很多这种下图这种的阻挡墙,这些墙是用来引导哺乳动物走到公路涵洞/铁路涵洞去的,以免它们直接穿越公路遭受伤害。


  当然,也有一些路段因为路基很矮,没有涵洞,所以一些动物会直接穿越公路过对头。下图这种成片的是家养的羊群,野生的并非如此规模的。



  进入可可西里路段之后,可以比较容易就看到藏羚羊,而这些动物都不会过于惧怕人类的到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救助,人类与可可西里动物之间已经建立起一种互信。



  路上还有一些野狗,而这些野狗一旦组成庞大的群体,对人类的伤害比狼还大很多。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而野狗群会,且非常残忍。

  这些野狗全部都是混种的,我们称之为“中华田园犬”,基本不存在近亲交配的野狗们拥有堪称变态的生存能力,抗病害超强,对周边的小动物与大型哺乳动物都有很可怕的毁灭能力。


  在青藏公路上,还有一些艰难的参与者,比如风雨兼程的骑士们。



  还有一批是拉小车进藏的所谓“朝圣者”,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借助抖音等脑残APP进行所谓“文艺创作”的人,一路上卖惨求打赏,不仅给本身已经负荷过重的109国道添堵,还拉着同行的狗只受罪。





  如今,这些“人狗一同拉车进藏朝圣”的短视频传播者已经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玷污着进藏朝圣之路的高尚与纯净。

  这批“网络乞丐”当中,多数是假徒步、真敛财,做完直播之后就坐车走了。

  进藏路上,很多拉车被遗弃在旁,是主播刷够了粉丝礼品,赚够钱回家享福了吗?




  此外,还有一件趣事,那就是一路过来,路上的餐厅基本都是川菜,吃不惯辣的重卡司机怕是跑不了青藏线了。就我观察,这些餐厅唯一接近清淡粤菜的食物,只有白米饭。好在四川人的祖先们没教孩子煮白饭的时候放辣椒……

  除了餐厅,我发现小卖部(他们爱叫超市)、汽修店等等店面,基本都打上了四川字眼。



  自古川藏一家亲,此话不假。

上一页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文章分享到: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