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揭密网约车合法背后的3大套路!

2014年滴滴、快的火拼促销之时,出门不打车简直就是亏了。那会可真是你好我好司机也好,也没有打击黑车这档子事。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烧钱多心疼是吧?结果滴滴快的2015年初就合并了。

当时感觉也还行,因为亏了优步及时插入竞争,吃瓜群众的优惠券还是不少的。随着打车业务的发展,滴滴玩出了快车、顺风车、专车等多种花样,大量私家车被接入打车平台,打车确实更方便快捷了,这段野蛮生长期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方说早晚高峰打车的人更多,城市是不是就更堵了?大量司机进入平台,乘客安全问题频发。另外尤其重要的是抢夺了出租车的地盘,这段时间也是出租车司机与打车平台纠纷高发期。

石家庄出租车司机打砸外地出租

新老业态能排排坐分果果?不可能!政府和出租车司机说你丫网约车是黑车!我们要打击黑车!滴滴优步说我们是共享经济,我们致力于盘活资源解决出行困难。这事到底怎么弄?交通部也没正式发文呀,网约车就这么一边挨打一边扩展着长成了巨人。大部分年轻人出门打开滴滴或者Uber已经是下意识的习惯,烧了不下百亿的市场已经培育好了!

终于,在2016年7月28日,这个注定要载入出租车历史的日子,中央政府层面的网约车管理条例发布了。被优惠券供养出来的吃瓜群众纷纷点赞,便宜打车大大的呦西!看下图感受下。

网约车

然鹅,4天后,滴滴就和优步合体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这都是套路啊!在得知滴滴收购了优步之后,吃瓜群众的心情马上不一样了,看下图感受下。

网约车

在讨论以后还有没有便宜车打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看清网约车管理办法的本质。如果有耐心看完这次官方发布的一个“指导意见”、一个“暂行办法”、一个“服务规范”的话,就会发现这当中套路满满,网约车的春天已经结束了!

标题

首先来看官方为网约车定好的基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

同学们注意了,高品质、差异化是重点,尤其从细则来看,上头对网约车的要求基本指向现有的专车:“车内设施配置及车辆性能指标应明显高于当地主流巡游出租汽车,宜提供互联网无线接入、手机充电器、纸巾等供乘客使用”。

专车

而且网约车“不应巡游揽客,不应在机场、火车站等设立统一巡游车调度服务站或实行排队候客的场所揽客”。网约车归顺后归属各地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原来管出租车的,现在也管网约车。出租车公司可淡定了,我们可是交委亲生的!

这次出租车改革也没有亮点,虽然有提到“新增出租汽车经营权全部实行无偿使用”、“逐步取消有偿使用费”。新增的量原本就少,逐步取消没有规定期限等于没说,尤其在关系到的哥份子钱的问题上,提到的仅仅是“平等协”。平等协商?按照以往的套路,协商得是等的哥集体罢工才有吧?这一点对的哥而言纯粹是精神上的支持。

出租车份子钱

这次的网约车管理办法对传统出租车来说犹如一剂“黑玉断续膏”,它不会被替代,就算被吐槽,它还会以巡游出租车的业态续存下去。

小标题

这次管理办法除了定调和大体规范以外,把具体的管理权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才最终的话事人,预计各地的政策会少不了以下三大套路。

套路一:价格管控,这是要涨价的节奏?

传统出租车有政府指导定价,网约车也不例外,“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

而政府规定的网约车性能要明显高于出租车,势必打车费用也水涨船高。尤其是滴滴优步合并以后,吃瓜群众关心的促销还能像以前一样多吗?

虽然滴滴官方表示优惠还会有,但可想而知,有促销激励的地区必定是需要扩张的地区,而且促销幅度和规模也会大不如前,毕竟政府规定了不得低于成本价扰乱市场。

那会不会涨价呢?滴滴和优步已经在6、7月之间已经完成了一次规模提价,其中滴滴快车每公里费用由1块5涨到了1块8,每分钟费用由2毛钱涨到3毛钱。优步每公里费用由1.5涨到了1.79,每分钟费用由2.5涨到了3毛钱。随着油价波动和硬件成本提高,以后涨价还真有可能。

价格方面,打到便宜车是不太可能了,在提供快捷舒适服务的同时,价格也会回归到成本线以上,这将是网约车价格的新常态!

套路

套路二:数量管控制约扩展

虽然国家层面的政策没有说明是否要对网约车进行数量管控,但可想而知,数量管控一定会是标配。

就武来说,武汉交管部门表示,要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是否需要数量控制,数量要控制到多少。他们表示,制定方案并不是盲目的,需要一个调查的过程,看市场需求有多大,网约车需要投放多少,都有考量。

套路三:准入管控推高行政成本

网约车平台、网约车以及网约车司机都需要办许可证,这是自然的,只是具体到各地,“城市人民政府对网约车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车辆的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由相应的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比方说广州运营的网约车如果统一采购迈腾行不行?广汽明显不服好伐!

滴滴打车

总的来说,国家层面对网约车的规定还是尊重市场化运作,但下放给地方政府的权限非常大,或者这本身也是一个套路?顺水推舟给了名分,但是不是名副其实,就全凭地方政府的艺术化执法了。

各地都能有自己的管理版本,它们都会在11月1日前出台,是简政放权还是从严治理?是鼓励创新还是保守维稳?除了地方政府的取向外,各种管控可能带来的权力寻租也值得警惕。

这叫什么?这叫上帝在关上一扇门之后,还会用门夹你的脑子。

标题

共享经济本质上是在互利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率,Uber就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它吸纳私家车从事网约车服务。但新政以后,私家车能不能直接转为专车呢?办法规定“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提供网约车经营服务。 ”

因此私家车必须变更营运性质、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拿到相应的许可证,然后车龄和车况符合一定要求,比如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等等才可以……

这样的门槛明显会击退不少原来有心做拼车/顺风车的私家车,而原本专职做网约车的私家车主,鉴于车辆的硬性要求,一批经济型私家车可能会被清退。

既然名为共享经济,对司机有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滴滴平台对司机的抽成比例大概为20%,合并以后抽成会不会提高?激励会不会减少?目前有西安滴滴司机向媒体透露,8月4日起,滴滴已经将所有私家车加盟司机的奖励下调了80%,预计接下来会取消对私家车加盟司机的全部奖励。

共享经济

作为一个拿过滴滴优惠的普通群众,属于对打车价格较敏感群体,专车本人还真是没打过,所幸穷逼本质不是我一人才有。

据北大的一份报告,从乘车者的特征看,青年人和外来人口等更倾向于选择网约车出行。这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缓解无(qiong)车(ren)群体的“出行难”的有效工具。可新的网约车明明指的是高级专车呢,难道要老老实实去挤公交地铁了吗?共享经济去见马克思了吗?

结语:

对于有司来说,网约车不过是出租车的一种新形态,都需要纳入管控。虽然新政照顾了传统出租车的既得利益,约束了网约车,不过我一点也不替网约车担心,因为新技术是不可阻挡的。尤其像滴滴这种地头蛇,以其体量和影响力实际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打车只是第一步,完成大一统的滴滴未来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出行平台入口,在优化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它将能开拓出多样化服务、实现远超现在的商业价值。

只是趋向垄断的打车平台成了强势一方,滴滴目前估值已达270亿美元,在如此庞大的一个商业帝国面前,司机与乘客完全不具备议价能力。这样的结果,让坐拥全国市场、与份子钱类似的抽成让打车平台实际成为了另外一种出租车。短期内,打车平台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带来的各种硬件成本、行政成本自然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我要买辆单车,还是电瓶车呢?

城会玩

打开汽车网APP阅读全文
为你推荐 换一批
我来说两句
表情
普通表情 羊老湿 2 羊老湿 车评人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推荐

正在加载中...

进入首页,查看更多实时汽车资讯
打开app,汽车生活由此精彩
首页 > 最新文章 > 正文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