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 > 正文

2007年的遗憾 发改委/C-NCAP权威受质疑

2007-12-26 09:01 jijinlong A+

  7月23日 晴 北京

  444个油耗数据价值几何

  今天国家发改委扔下了一个数据炸弹,公布了第二批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55家厂商444款产品的油耗值超出了国家标准,不达标产品超过了10%。发改委的禁令随之下发:这444款汽车将不得再生产。

  听上去很振奋,这将涉及基本上所有国内车企。可仔细辨认后会发现,这444款车基本上都是已经停产的老车型,对消费者购车并不构成指导意义,而对厂家发布针对一款已经退市的车型的所谓停产通知显然毫无意义。

  那么,发改委公布这些数据的价值何在?2006年10月,发改委公布了首批新定型乘用车产品的燃料消耗量,其中34个企业的409个车型均达标。但就在这份报告的最后还特意注明,由于数据是一年前的,所以如果厂家觉得有出入,可以申报进行改正。

  而文中所称“负责此次油耗测试的”第三方中机公司(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则一头雾水地表示,并未做过任何独立的“真实”油耗的测试工作。这下就清楚了,这只是对油耗数据的收集,并非对油耗的真实测试。数据的出处正是各个汽车企业以前第一次做新车型的目录公告申请时向发改委上报的油耗实验数据,并非大家期待的“真实油耗数据”。

  管理部门希望通过油耗限制来约束汽车厂商,通过披露真实油耗来给消费者指导,让厂家警醒,初衷是好的。但这851(407+444)个厂家的老数据显然与初衷背道而驰,某种意义上说,反而会对消费者起到误导的效果。

  2008年1月1日起,乘用车新定型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将执行第二阶段限值标准,乘用车的在生产车型则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期待着真正真实的油耗公之于众。

  7月26日 晴 天津

  C-NCAP的疑问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又撞了一轮,2007年度第二批车型C-NCAP评价结果正式出炉,和上次一样,这个数据注定要接受广泛的质疑和争议。

  C-NCAP碰撞实验由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自己掏钱买车,自己独立实验,“它和厂家、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专业态度”并没有引来业界的赞扬,毕竟每场实验下来都是几千万的花费,C-NCAP怎么挣钱?怎么维持经营?这反而成了大部分人最感兴趣的探究话题。而当“薄皮大馅”的日系车纷纷戴上五星级奖章,而被公认为皮实的德系车却无一进入五星行列时,质疑声更大了。

  去年10月27日, C-NCAP第一批数据正式公布结果。6款车皆大欢喜。除了对星级内涵的质疑,更多的人用企业和C-NCAP一起“安全的赚钱”来解释实验的最终诉求。他们担心可能前几次还算独立公正,但很快就会变成商业碰撞,而在这“蹊跷”的测试背后,更是隐藏着国内几家具有碰撞测试资格的汽车试验中心之间的竞争。所以,碰出的是安全指数,还是中国汽车业的素质指数?作为一个违背了“思维常规”的新生现象,C-NCAP注定了要在质疑声中走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