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页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内容哦~

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长安汽车是国企吗 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蔡金盛
2023-06-13 14:47
1983年,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北京吉普引进新中国。快40年了,中国诞生了数十家合资车企。然而,在过去的40年里,国产汽车制造商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分化趋势。

优势资源多、起点较高、成立时间较早、有合资技术为后盾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反倒是穷困潦倒、起点低、成立晚、甚至一开始没有造车资质的民营车企,最终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中流砥柱,肩负着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历史重任维护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2021年,吉利汽车将以132.8万辆的销量成为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自主领跑者”。长城汽车以128万辆位居第二。所有私人汽车公司。不知道国内很多车企看到这份榜单会不会觉得丢人?长安汽车成为国产车企最后一块遮羞布,以120万辆位居第三。这是起点不同,开始时间不同,享受资源不同的结果。如果真的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天还剩下多少国有企业?

为什么天时地利人和造车的国有企业不能与民营企业竞争?

合资政策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进取心。

改革开放后,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造车技术,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但这个政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外资进入中国,必须是合资企业。一般来说,他们会选择汽车制造和与国有企业的合资企业。由此引出北京奔驰、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品牌。

然而,合资之后,国有汽车制造商似乎拥抱了一棵摇钱树。他们没有技术,都是外国车企提供的。他们不会设计,是外国工程师设计的。当时没有市场竞争。只要造出一辆车,就不怕卖不出去,所以这些国有造车企业都躺在温柔乡里,核心技术毫无进展。讽刺的是,在国有车企中表现相对较好的长安,恰恰是合资板块的软肋。像一汽、北汽这样的汽车巨头,一旦把合资公司拿走了,还剩下什么?核心技术不仅是三块,还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能力、供应链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在这方面,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应该做得更好。

国企决策低效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造车的国有企业天时地利人和,但仅在这一点上,就远不如民营车企。吉利的李书福、长城的魏建军、比亚迪的王传福都是能力强、决策果断的领导者。他们都是中国杰出的汽车领袖,但在国有汽车制造商中却很少见到这样的灵魂人物。当然,如果把李书福、魏建军、王传福放在国企的环境里,他们也未必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因为国企的领导一般都是任用的,而在决策过程中,更多的考虑是为了控制风险。因此,在决策时,要做好各项预案,重要节点的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把关,层层压实责任,把项目风险降到最低。

与私营公司不同,魏建军坚持#34;长城的SUV业务做不了世界第一,就不是轿车! '汽车生产线停止了。没有这个决定,就没有长城汽车的今天。比亚迪的发展史上经历过五次重要的转变。直到最近燃油车停产,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做出这些决定。因此,小步快跑的民营企业往往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决策。

事实上,国内自主汽车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也只是近20年。在此之前,国产车基本遵循“拿来用”的原则,山寨泛滥,质量低下。在过去的20 年里,大部分的汽车发展都是由私营汽车制造商贡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有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微乎其微。

随着外资车企持股比例的放开,中国存活了36年的50:50家合资车企正在临近退出的历史性时刻。华晨宝马是中国第一家突破50-50股限制的合资车企。特斯拉上海工厂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外资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达摩克利斯之剑终将落下。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都不得不思考前进的方向。当这些国有车企剥下合资品牌的保护铠甲,真正进入市场与民营企业肉搏时,又能打几回合?

打开汽车网APP阅读全文
相关车系
为你推荐 换一批
我来说两句
表情
普通表情 羊老湿 2 羊老湿 车评人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推荐

正在加载中...

进入首页,查看更多实时汽车资讯
打开app,汽车生活由此精彩
首页 > 最新文章 > 正文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