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万辆“老车”的告别 大众甲壳虫

希特勒的一生没干什么好事,除了督促建厂造出了一台“传奇”车型。建的厂叫“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1938年正式更名为“Volkswagen”,中文直译:大众汽车。建厂造的第一款车VW-1型轿车;建厂第二年,这款车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讥讽它是“BEETLE”,大众因此而得名“甲壳虫”!当量产车裂变成文化甲壳虫诞生的本意,是为了希特勒的虚荣心。在当时,美国人的私家车个人保有量为5人一台车,而德国人的私家车保有量为1:50;“我要让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一台可以负担的起的,经济、耐用、维护成本低廉的私家车”成了希特勒最想解决的事。于是甲壳虫诞生了。二战结束后,直至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出厂,比福特T型车多一辆,取得了全球产销量冠军。在不足30年的时间里,甲壳虫汽车已经爬遍了欧洲和美洲大陆。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的漫长萧条经济体制里,从德国人眼中你会看到,甲壳虫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活化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台皮实耐用的大规模量产车,悄然间已经变成了汽车文化中摇曳生辉的明星。当一台车肩负着拯救国家经济的重任,且出色完成后,你很难不认识它,当一台车至今销量已突破2500万台,也很难跟它没故事可说。即便是一个汽车小白,当你说出“甲壳虫”三个字之后,他脑海里也一定会有了这台车的样子。汽车文化有很多种。少不了技惊四座后的惊鸿一瞥,也少不了口碑与历史沉淀出来的产物。甲壳虫,则是后者。当它驶向中国让我们把时光追溯到1994,在那一年,中国第一个外汇交易中心——深圳外汇交易中心成立;那一年,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同样是那一年,中国第一次在北京举办国际家庭轿车研讨和展示会。这也是甲壳虫汽车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展出,而当时却只是作为概念车,并未在华销售。一直到2000年,新甲壳虫才终于在中国国际车展上亮相。而当时要40余万元以上才能买到手。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环境中,这台更像玩具的车,已经不是平民车了,而是个“高价姑娘”。当我们在北京和上海街头看到新甲壳虫时,中国轿车正开始进入家庭,这与德国相比,竟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当别人在玩新甲壳虫时,我们还在讨论十万元家轿的市场究竟有多大。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汽车文化的起步的确很晚,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说,中国崛起的速度是超乎寻常的!而对于这台世纪之车甲壳虫而言,中国人对他的态度也是非同寻常!在商品之中,请告诉我一个能让你心甘情愿为之买单的缘由;在我看来,无非三件事:高性价比、漂亮或者是满足愿望。性价比,无需赘言;美丽无价,所以艺术品的价格总是那么信口开河。而满足自己的愿望,则是大部分人会忘记性价比最直观的因素。因为与美丽一样,情怀也没个价码。而甲壳虫这台车,就特别不可思议的把这三条都占了,尤其是对女性朋友而言!一台20万左右的车(2019款指导价20.78万-25.58万),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体系中,已然不是天价了。同时,它又好开、耐用、漂亮、有文化沉淀。关键是,它也太可爱了!!!!!但很可惜的是,如今甲壳虫已经停产。这对于为了它而奋斗的少男少女们,实在是噩耗。我想,人生中逃不过的遗憾,一定有一件事是钱赚够了,想买的东西却下架了。这让我想起了《大鱼海棠》里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如期而至;最悲伤的事情是它已远去,你思念千遍而不可得,所有的眼泪都有一个名字,最苦涩的那种,叫做遗憾。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TA的精彩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