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籁碰撞成绩优秀,拆开一看原来都是骗人的

国产新天籁已经与美版同步,很多朋友觉得品质会得到提升,结构和用料会进行升级,可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前防撞梁

手法高明

拆掉新天籁的前保险杠,并没有看到行人保护泡沫,和老天籁一样,依旧是个硬塑料壳。这种设计已属淘汰产品,老天籁设计较早,用用也就罢了,可是刚上市的新天籁居然还没有用行人保护泡沫,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只能说明两点:第一,这辆车的工程师根本不考虑行人;第二,这辆车依旧是老平台,根本没有改进。

前防撞梁和老款一样,是铝合金材质,厚度为4.28毫米,比老款略薄。防撞梁宽度仅能覆盖63.74%,无法对左右悬架进行保护,但它的25%偏斜碰撞测试依旧分很高,这是因为“作弊补丁”的存在。

我们发现在前轮附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三角结构的加强件与副车架相连,正前方的接触面呈内凹状。

这个设计很明显是为了应对25%碰撞测试,在撞击应力墙之后可以使车辆发生侧向偏移,避免A柱承受过多的冲击力。但根据这个三角固件的离地高度推测,这种设计只有精准的在25%位置撞到墙体,才能发挥作用。而对于日常的交通事故基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很难撞到它。

这应该是我们见过的,最聪明、成本最低,碰撞测试提分最快的应试教育,提分效果绝超过各种课外辅导班。很多人说日系车安全,碰撞成绩分数很高,一定要具体车型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无论是考试还是测试,一旦规则固定,就总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新天籁在水箱下部增加了主动式进气格栅,能让发动机更快的进入正常工作温度。但说实话,这个主动进气格栅有点太小了,而且只有一半,很显然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我们上周拆的福特翼虎就是上下都有。

吸能盒并不是铝合金材质,与老款结构一模一样,带有相应的溃缩和打孔。

后防撞梁

相对较薄

后防撞梁上有一层泡沫,非常坚硬。后防撞梁的结构比老款要好,但钢板厚度只有1.12毫米,相对较薄。

后防撞梁整体呈弓形,吸能盒带有溃缩打孔。

后防撞梁比后备箱盖更为凸出一些,低速碰撞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碰撞测试

高分?

为了让大家对于车型安全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我们加入了原车型的欧洲或北美碰撞成绩。目前美国的IIHS和欧洲的NCAP碰撞测试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目前日产的天籁,也就是Altima只有北美地区销售,所以只有IIHS的碰撞成绩。除了大灯照明有些不足之外,其余都是“好”的成绩。

我们特意查了一下天籁Altima的历次碰撞成绩。在安装三角固件之前,2013款Altima的25%偏斜碰撞成绩比较糟糕,只是“可接受”的成绩,并且A柱发生了严重变形,对于车内人员逃生造成不利后果。但2016和2017款Altima在安装三角固件之后,25%偏斜碰撞成绩有很大提升,能看得出碰撞后车身发生侧移,使得A柱变形变小,得到了一个“好”的成绩。但这对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真正碰撞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总结

碰撞分不够,作弊补丁凑

就防撞梁的结构和用料来看,新天籁与老天籁并没有太多本质区别,在结构上也没有太多变化。

但如果说没变化,也有点儿冤枉这辆车,在应对25%偏斜碰撞测试方面,这辆新一代天籁做足了准备,一个只在测试环境下有用,实际碰撞中无用的装置!不用加固车身、不用增加强度,日产用了最节约成本的一个小装置,“骗”到了想要的高分!看似碰撞分数挺高,但到了实际生活中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只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已。

在这里需要多说一句,某些人说我们“拆车无用”,”只要碰撞成绩好,这辆车就安全“,“哪怕是纸做的,关你屁事”……那么现在我就要问了,果真如此吗?!一个专为应对碰撞测试,专为拿高分而设计的车,真的安全吗?如果不是拆开一探究竟,谁又知道原来日产Altima天籁原来是靠“作弊”的方式赢得高分的呢?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什么某些碰撞分数很高的车,在现实生活中会撞得比较“惨”。

我们“拆车”的价值是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看清真相,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而不是盲目跟从,买一辆“键盘侠”眼里的“完美”车型!

2019款日产天籁防撞梁评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TA的精彩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