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五种常见的汽车悬挂各有什么特点?
楼主 锐之
2018-12-24 14:13
有错请指出,不许转载

以更新完,之后最多查缺补漏

一,麦弗逊
传统麦弗逊:一体化下摆臂,转向节与减震器下端非球头连接,转向节与下摆臂外点虎爪连接,有传动轴,这样的车型太多了,不例举了;先进麦弗逊 I:一体化下摆臂,转向节分体,带法兰部分与减震器叉节由球铰连接,减震器叉节与下摆臂外点球铰连接,且多了一根扛扭杆,例如Civic FK2/8,Megena RS等性能前驱车,即FF layout用的多,有传动轴;先进麦弗逊 II:分体式下摆臂,转向节与减震器下端非球头连接,转向节与两个下摆臂外点球头连接,例如宝马的一些车型,FR layout,无传动轴;先进麦弗逊 III:分体式下摆臂,转向节与减震器下端非球头连接,转向节与一个下摆臂外点球头连接,另一下摆臂衬套链接于此下摆臂上,无传动轴,减震器下探十分深,常见于保时捷。



麦弗逊悬架的优缺点,

1. 传统麦弗逊

优点:

省空间:侵占横向的空间十分小,非常好布置,舱体内可以省下大量空间,适合紧凑型车型;

成本低:下摆臂可钢质冲压,弹簧减震器一体,衬套就下摆臂内侧两个,转向节体积小,紧固件少,省钱代表作可参见PSA的麦弗逊(褒义,满足性能要求又便宜,国内大众部分车型是贬义的便宜);

杠杆比高:由于减震器下端接转向节上,天生杠杆比就大,轻松做到0.9,意味着减震器、弹簧、稳定杆“效率”都高;

缺点:

轮外倾特点差:K特点(Kinematics,下同),内外侧的轮外倾角(Camber,下同)在侧倾大的情况下不好,即轮胎与地面接触不好,可以通过别的手段弥补外侧车轮,但会恶化内侧车轮的接地性能和轮载;

扭矩差效应大:K特点,Spindle Length偏高,若传动轴不等长会主动地或被动地产生轮扭力差,此扭力差造成的Z轴力矩传到转向拉杆,会导致额外的方向盘力矩,影响驾驶。对大马力大扭矩车而言十分不友好,甚至一些小马力车1挡,2档也比较明显,而现今部分新能源车电机扭矩那么大,传动轴也不等长,依旧使用传统麦弗逊,体验肯定不佳。这也是福特发明Revoknuckle的初衷,本田跟着搞Dual-Axis的缘由,本质是一个东西;

下摆臂力与力矩耦合复杂:K
回复 (共70楼)
沙发 llyymm9999
很详细,等更新
2018-12-24 16:28:47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板凳 polo新生活
写的真挺好。补充下,I型国内貌似一般叫反轭式,II型一般叫双球节,III型不知道……另外反轭式和另外两种一样都可以控制点头,因为本质都是通过把主销和strut尽量解耦的结构。
2018-12-25 00:01:52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地板 tanjuen555
保时捷的前下摆臂内点是衬套不是球铰吧?
2018-12-25 17:35:40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地下室 tanjuen555
看起来的感觉是保时捷一根摆臂外点连在另一根摆臂上是不得以为之,而非是主动选择的结构?
2018-12-25 17:37:22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6楼 tanjuen555
再探讨下前悬架控制臂材质的事,如果是铝制的话,我只见过锻铝,还没见过铸铝。铸铝控制臂只在后悬架H臂上见过
2018-12-25 17:56:24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7楼 gdoyw
已收藏,期待更新
2018-12-25 23:44:45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8楼 jiajia4321
请问下 16款x1是属于哪种悬架呀 谢谢啦
2018-12-26 09:30:29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收藏,坐等更新[吃瓜]
2018-12-26 13:35:17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技术贴,加油!
2018-12-26 18:44:18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1楼 fl1209
好赞,请问英菲尼迪Q50的悬挂是属于哪1挡?
2018-12-26 21:02:43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2楼 tanjuen555
宝马双球节,两个球头朝向是相反的,这么设计是不是也有什么讲究?
2018-12-26 22:03:44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3楼 aijifalao
s90采用了同级最低档的横置前驱,不知道前后悬如何,只知道简单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
2018-12-27 00:25:30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好文好文,坐等红贴,圆桌
2018-12-27 00:58:21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5楼 darkdoctor
干货!
2018-12-27 01:19:51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6楼 qz普通人
谢谢 受教了
2018-12-27 10:35:43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7楼 大河之南
技术贴 mark 支持
2018-12-27 12:09:28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8楼 tanjuen555
关于双球节的虚拟主销下点,为什么是两条控制臂各自内点和外点连线的交点? 之前一直没见过对此的解释
2018-12-27 15:46:45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期待更新,可否在更新中详解一下拖曳臂和扭力梁之间的区别,多谢!
2018-12-27 23:19:35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展开更多回复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回复
首页 > 论坛 > 赛拉图论坛 > 正文
70
快来回复楼主呀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
取消 发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