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相聚有时 寰行不止】 中国桥·寻梦华夏大地五千年文化之旅
38948 24 昂科威论坛
2017-07-17 14:16
      桥——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跨越江河沟壑,串连起被分割的两点。同时还体现了人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桥也正是这种精神的载体。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元的文化在桥上汇聚。从彩云之南到边陲高山,一座座桥梁所承载的文化正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探寻。
      而“寰行中国”也同样也是一座“桥”,它成为了别克“心静思远·志行千里”的品牌精神与中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寰行中国”我们得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别克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之美。
      此次有幸参加“寰行中国·中国桥”的第二站活动,从十三朝古都西安沿着历史文化的长河一路畅游至天府之国成都。为期一周的行程中,我们将会挖掘那些被世人所忽视的中国文化。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一同感受这趟中国文化之旅吧。

【观看视频更精彩】
【Day1·大秦古桥望丝绸之路】
7月10日,由近30辆别克君越30H混动与昂科威查成交价|车型详解)组成的寰行中国车队在西安香格里拉酒店门口集结,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将从这里开始对中国文化的探寻之旅。而此行我将驾驶和乘坐君越30H豪华版车型。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驾驶别克君越,而且还是混动版本。对于有过其他各种价位的新能源车驾驶经验的我来说,对君越混动接下来几天的表现还是非常期待的。
一台玛瑙红的昂科威是这次车队的领头车,而我也很幸运的被安排在了A01,也就是紧跟着头车后面的一号车。领队这回可别想把我给甩开了,我是你的小尾巴~
趁着各车还在准备,抓紧时间熟悉君越混动车型的仪表盘。相比于汽油版车型,混动版的仪表盘显示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转速表被电机输出功率表给代替,车辆的动力输出不再是看档位和转速,而是发动机与电机的输出大小。出发前将仪表盘清零,看看能开出多低的油耗数据。
正在摸索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手机党的福利。车辆居然配备了车载WiFi,连接之后网速杠杠的,再也不用担心在外省刷朋友圈把流量给烧光了。
从西安香格里拉出发,驱车30公里抵达今天行程的第一站——大秦咸阳桥遗址。据史料记载,沙河古桥遗址位于咸阳市沙河古河道内,一九八六年被人们发现。这座桥的遗址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桥梁。
该桥处在“西南丝绸之路”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分叉口,是汉都长安连接大西北、大西南的中心,因此也被称为“万里丝绸路第一桥”。由此可见它当年的身份之关键。
伫立古桥头,聆听秦王“扫六合,震八方”的滚滚铁流,人喊马嘶。遥想“丝绸之路”上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不得不惊叹于先民们的匠心巨制。任何的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耳畔仿佛依稀听到一首熟悉的唐诗再现当年盛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沧海桑田,大秦古桥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这一处处久经河水冲刷而斑驳的老木桩静静的伫立守护在这,看着眼前的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的新篇章。你可曾发现,这老树根,已长出了新芽。
告别了大秦古桥,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周家庄。西安民俗泥塑取材于关中民俗生活,经过百年的传承,如今的技艺愈发精湛。而其中当属民俗泥塑大师苗春生老师最为著名。我们第二站的行程将会与苗老师一同走进西安民俗泥塑,近距离感受关中传统文化。
西安民俗泥塑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将古代民风民俗以一种极具视觉感染力的形式给传承了下来。而泥塑正是架在现代社会与关中民俗之间的一座桥梁。让我们虽处在几百年之后的社会,却能感同身受一般领略关中文化的魅力。
在苗老师的家中,成百上千姿态各异的泥人遍布房间的每个角落。细细观察之下,竟能从泥人的神态表情之中对其当时的情景揣测一二。大家如同小孩看到心爱的玩具一般,争相寻找有趣的泥人拍摄。
苗老师工作台上尚未完成的《母爱光辉》作品,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给小孩喂奶,从其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她正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喜悦。
村里谁家有喜事,全村的乡亲们都争相为其张罗。一张八仙桌,四把长条凳,觥筹交错之间,浓浓的亲情溢于言表。
西安民俗泥塑的过人之处,在于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大年三十张灯结彩,穿着新衣的娃娃正在给自家门楼悬挂火红的灯笼,这也许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童年记忆吧。看到这幅画,思绪就立刻被带回到了孩童年代。
集市中的武生正在酣战,围观的人们叫好声不绝于耳,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生一个下劈力道生猛,光从这画面都能想象到现场紧张的气氛。
正在我们欣赏着泥塑成品的时候,苗老师出现了。与之前想象中大师人物的形象不同,苗老师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这次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这些美妙的艺术品,还能在苗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制作泥塑。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经苗老师之手,一团方方正正的黄泥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抽着烟枪的老者。苗老师介绍,如果是制作一个动作表情精细的泥塑,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因为需要对身体的各个细节做仔细的雕琢。
制作泥人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发现这团黄泥根本不听使唤。苗老师使用自制的工具,简单的几下就出现人物的轮廓,而我花了十几分钟连个球都没搓出来。制作过程整个手上全沾满了黄泥,所以制作过程就没有了,大家看看我的成品吧。有没有能猜出我制作的是什么呢?猜对的话有奖励哦。
这是隔壁的媒体朋友制作的摄影师泥人,就在快完工之际,头掉了,手臂的黄泥因为干燥也开裂......于是这个泥人从站姿,变成了半蹲,最后变成了半跪......
另一位媒体朋友制作的神龙,那犀利的眼神,舞动的龙爪。神态和造型都非常棒,手很巧哦,建议苗老师可以收为徒弟呢。
午餐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下午的行程,我们将沿着京昆高速行驶250公里翻越秦岭抵达今天的目的地汉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所以秦岭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翻越秦岭便能直达天府之国成都,因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同样也是对秦岭道路艰险的最佳描述。
穿越秦岭的这段蜿蜒的高速,是对车辆性能以及操控最佳的体验之地,近4小时的车程让我可以仔细感受君越驾驶的乐趣。在海拔不断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拥有内燃机与电机双动力的混动君越有着不错的加速性能,电机所爆发的瞬时高扭矩可以轻松完成超车。不过地板油的时候发动机全力输出声音有些过于暴躁,有点不符合君越沉稳大气的性格。
得益于优秀的底盘调教以及非常出色的隔音工程,君越在高速巡航时,传递到车内的噪音非常小,而且舒适的悬挂可以过滤掉绝大部分的震动。相比于激烈驾驶,我更喜欢开着ACC跟着领队车,把油门和刹车交给电脑,而我仅需要看着秦岭的美景,听着美妙的音乐来享受这段旅程。
有的人会好奇,这些精美的动态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呢,答案就在这里。全程开着尾门跟随拍摄的摄影师辛苦了。
秦岭的山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天空还是艳阳高照,雨点却如石子一般向我们砸来。一瞬间我们的车便融入到这雨幕之中。
作为一款混动车型,君越的动力主要是由电机提供,而发动机仅作为充电和动力输出辅助角色而存在,因此作为一台体重超过1.6吨的中大型轿车,君越在混合路况下依旧跑出了4.9的百公里油耗水平,而这还是我们时不时体验地板油超车的情况下。
250公里的路程,我们不知经过了多少个隧道,而最长的隧道竟然长达19公里。过去难以翻越的秦岭山路如今被一条条穿山而过的隧道所替代,非常敬佩当年修建隧道的工人们,是他们的努力才能换来我们今天如此便捷的通行。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也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汉中,明天我们将在这里去追寻沉没在水底的摩崖石刻秘密。

【Day2·一黑一白显风流文采】
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我们便又精神饱满地在酒店门口集结。领队们早已将车辆整齐的按顺序摆好,同时还细心的为每辆车的前挡玻璃进行清洁。
君越混动的后备箱比汽油版的小了一些,不过放下三个人的行李箱和背包还是没有问题的。
集结完毕,我们便向着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摩崖石刻拓印博物馆出发。
千百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极具价值的石刻难以保存下来。而传承了十二代的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为留存这些艺术精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几百年的智慧沉淀,其精湛的拓印技艺为后世研究石门栈道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位于陕西汉中省的石门栈道是最早开凿的人工栈道,在古代,栈道对于当地经济、军事、政治具有着重大的意义。石门栈道的修建使得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更加频繁的交流。而著名的石门栈道摩崖石刻便是产生在这个时期。
在馆长的带领下,从90年代开始着手摩崖石刻的收集保护与拓印复刻工作。博物馆里陈列了非常多拓印完工的石碑,这些石刻文献都是散落在石门栈道上的瑰宝。与原迹一模一样的大小与字迹,让我们得以清晰的了解到古人所留下的风流文采。
一张薄薄的宣纸,几样简单的工具,通过张老师娴熟的手法将其敲击紧贴于石碑之上,凹凸有致的字迹渐渐浮现。再用粘上拓印墨汁的布包在起面上轻轻敲击,石刻上的字迹便清晰的显影在了宣纸之上。
汉魏十三品中最著名的这幅“衮雪”石刻,则是出自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所撰写,如今已被张老师复刻在这小小的石板之上。
轮到自己动手的时候,发现这简单的拓印工作其实非常的难。仅是这敲击的动作,对于力道和角度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稍不注意便会损坏宣纸。不过就算制作水平不及大师,但自己制作出来的拓印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吸引了我们的脚步,在工人们的巧手之下,描绘在石碑上的字迹被一点点雕琢显形,锉刀的轻重缓急之间,刚劲有力的笔锋彰显无遗。
据悉,这些珍贵文物的发掘与复刻工作,全都是由馆长一人出资完成。其花费毕生所得致力于石门栈道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可谓是倾尽所有。但也正是因为馆长与张老师的付出,才得以在摩崖石刻与后世之间架起一道时空桥梁,让我们可以和古人穿越时空进行文化的交流。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复刻出来的石碑,他们的原件又是在哪里呢?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汉魏十三品吧。汉魏十三品是石门栈道中13件著名摩崖石刻的合称,石门栈道由于修建水库的原因,如今已经沉没在80米水深之下。而这13件摩崖石刻则是在水库修建完工之前抢救出来的,如今便放置在汉中博物馆之中。
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栈道南段的一段隧道,是蜀道中重要的部分。因栈道穿山而行,遂有石门之称。古栈道有4条不同的路线,史上最为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便是发生在此地。陈仓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韩信派兵大修栈道,项羽派重兵在终点处把守。而实际上刘邦的精锐部队翻越秦岭小道,从故道出兵陈仓一举拿下中原,为建立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摩崖石刻便是出自于著名的石门栈道之上,汉魏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汉代以来文人墨客与雕刻最高艺术的结晶。而保存完好的汉魏时期作品更是历代学者所追崇的重要文献之一。
这幅“衮雪”便是刚刚所看到的复刻作品的原件了。据史料记载,曹操于阳平关打败张鲁兄弟之后,游览褒谷的大好风光。在众人乘船溯河而上,直奔石门的途中,翻滚的江水撞击巨石,水星翻飞雨雾空蒙,溅入空中的水珠如同雪花一般轻摇漫舞的飘落。魏王触景生情,奋笔疾书“衮雪”二字。
说了这么多石门栈道的事迹,大家想必和我一样非常想真正去接触这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而今天下午的行程也正是围绕着石门栈道而展开。我们驱车从汉中市前往石门栈道,正值中午的景区也因我们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起来,庞大的车队引得路人驻足观看。
石门栈道景区以石门水库为依托,依照古栈道模样在地势险峻的褒谷山中依山而建。仿古栈道独具一格,凌空飞架于褒谷陡峭悬崖之上成为古褒斜道的缩影。
自春秋战国以来,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外装栏杆形成栈道。车马悬空行走跨天险。栈道南起汉中褒谷口,北至眉县斜峪关,故称之为褒斜栈道。褒斜栈道作为连接蜀汉两地的桥梁,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想领略到仿古栈道的全貌,乘坐观光艇是最佳选择。岸边山间溪流潺潺,仿古栈道蜿蜒曲折,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早在几百年前,在这悬崖峭壁之中可以建造起如此巨大的工程。
《出师表》——一篇中学时期耳熟能详的课文,乃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然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魂归五丈原令人惋惜。
作为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定军山,位于陕西省的勉县地区。大型历史舞台剧《出师表》正是在此上演。该剧以诸葛亮在汉中八年,忠义千古,鞠躬尽瘁的生命历程为主线。将七擒孟获,屯兵耕战,书写出师表,北伐中原,木牛流马,挥泪斩马谡,空城计,魂归五丈原等剧情以生动传奇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之上。
舞台剧虽然仅有短短的一小时,但却演绎出恢弘壮观的战争,奇诡幻视的木牛流马,兵行险招的空城计等著名的历史情境。通过这场舞台剧,让我们得以感受到诸葛亮传奇的一生。
南依汉江、北邻武侯祠、东连马超墓、西接阳平关的诸葛古镇,以诸葛亮的八卦阵为布局理念,以一条水街一条旱街为主要人行动线,象征八卦的阴阳。以诸葛亮的生平为线索,通过七种建筑风格、二十余组雕塑景观、三大博物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全景展现了诸葛亮忠贯云霄的一生,将三国汉文化全新演绎。
关羽手持太平洋汽车网车标
古镇内的忠武堂气势雄浑
偶然之间,我们在镇内发现一处别有风味的老茶馆。茶馆的茶师用烧制茶叶的风箱打着带感的音乐即兴而舞。
走进茶馆内别有洞天,富有历史气息的茶室,装修遵循着古朴的风格,使用的家具材料均是来自清朝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中国人饮茶可以追溯到4700年前。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品茶,与其说是品其味,不如说是品其茶道精神。
城墙上飘扬的蜀国大旗,仿佛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在这发生过的故事。
【Day3·蜀门客栈观剑门古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便是剑门关,其高耸的绝壁成为川蜀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剑门关当地,“剑门关豆腐”同样与坚不可摧的剑门关相齐名。据史料记载,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多的历史。
剑门关独特的水质造就了独特的技艺和独特的豆腐口感。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化生产的普及使得古法豆腐的制作技艺近乎失传,而传统技艺的发掘与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前往剑门关的山路蜿蜒曲折,连续的S弯以及爬坡路段让人不得不小心驾驶。好在不管是混动君越还是昂科威,充足的动力让山路驾驶变得游刃有余。新君越富有韧性的悬挂调教以及轻盈的方向盘,并没有让我感觉到这是一台车长超过5米的中大型轿车。
今天我们在蜀门客栈,有幸请到了当地为数不多的老师傅,来为我们展示古法豆腐的制作过程。我们也希望通过“寰行中国·中国文化”这次的活动主题,去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技艺的保护工作之中。
剑门关豆腐以剑门山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过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制作工序最终制成豆腐。
以石磨为具,将浸泡后的黄豆充分碾压得到浓郁的豆汁。
制作过程中突发暴雨,但是这也不影响我们制作好豆腐的决心。在狂风暴雨之中,我们与老师傅一同保护豆腐。虽然历经坎坷,但经过近2小时的努力,古法豆腐最终制作成功。
质地坚韧,色泽洁白的剑门山古法豆腐就这么诞生了。
剑门关位于群山峻岭之中,飘忽不定的山雨往往来得都很突然。下山的途中我们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就算雨刮已经是最快频率工作也不能让我们看清路面。这才刚进入四川地界,老天就给我们这样一个大礼,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蜀道艰难,从古至今都是未变的真理。
由于暴雨的缘故,今日的剑门关蜀道的行程便不得不延后至明天。于是我们便驱车前往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昭化古镇。
昭化,古称葭萌,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三国古城。
青石街道,汉砖城墙,古城内民房多是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其庙宇、官衙、乐场都是雕梁画栋、玲珑别致,颇有富丽堂皇之感。
辜家大院便是坐落在城墙根处一座古镇内最大的宅院改造而成的民宿。院内被各式各样的植物所装扮,静听之下还能听到流水在细声呢喃。
夜幕降临古城,白日里的喧嚣渐渐散去,小镇又恢复到了原始的模样。高挂的灯笼照亮古朴的青砖绿瓦。人们都降低了聊天的声响,仿佛没人愿意打破这难得的宁静。
门庭书院中挥笔疾书,时间就在这笔墨纵横之间悄悄流逝。
【Day4·昭化古城赏射箭提阳】
射箭提阳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影响的傩戏品种,它传承历史悠久,因地处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广元市元坝区射箭乡而得名,现已进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相传当年唐朝天子李世民梦游地府时,亲眼目睹人们在阳世作恶而在阴间接受酷刑的惨状,他便决心创立一种规劝世人向善积德的愿戏,这便是射箭提阳戏的源起。它自清代乾隆46年传人射箭乡龙江村的李家嘴,距今已有十二代嫡系传人。其特征独特,内容丰富,被称做“中国傩戏的活化石”。
寰行中国先遣队在探路的时候,深入到射箭乡。当白发苍苍的老者清唱提阳戏曲时,便知道这就是我们所要找的戏曲文化。
射箭提阳戏的演出分天戏和地戏。天戏即神仙戏,主要是木偶表演,它是表现一个神的世界。天戏共有三十二戏,四十二像。三十二天戏全是用提线木偶表演,木偶大小一般在一尺二左右,只有川主、土主、药王、文昌略大一点。地戏共三十二戏,分折子戏和大幕戏、文戏和武戏。
真人与木偶交替表演是射箭提阳戏的精彩之处。行当分生、旦、净、丑,只有击乐,没有弦乐,整个唱腔主要吸收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山歌,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
射箭提阳戏主要分布在射箭乡及其周边的川北地区。射箭乡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信息闭塞。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提阳戏并未被众人所熟悉。我们这次将老者从山里请出,正是希望通过“寰行中国”能让更多人去了解和保护中国民族众多的戏剧文化。
结束昭化古镇的行程,我们即将前往昨天未能到达的剑门关景区。经过昨天大雨的洗礼,白色的君越都变成了这幅模样。
都说眼睛是心理的窗户,LED大灯同样是君越的眼睛。为了安全驾驶起见,我们出发前将大灯和中网LOGO都擦得干干净净,以免隧道中照明光线不足引发危险。
雨后的山间云海缭绕,据称昭化古镇乃是诸葛亮参照阴阳八卦阵型所涉及的古镇,拥有着神秘莫测的力量。山顶俯瞰,远处蜿蜒的河水正如太极八卦一般将小镇包围在其中。
下山不久便遇到了大雾,好在提前将车灯给清洁干净,跟随领队低速通过危险路段。
前往剑门关的道路被雨后驶过的卡车碾压出深深的车辙,昂科威的高底盘无压力通过。而君越只能压着隆起的路面小心通过。这时候SUV的优异通过性变显得尤为重要。
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金牛栈道悬空凌驾于悬崖峭壁之上,宛如一条巨龙盘亘在天。山崖上刀劈斧凿的痕迹依旧历历在目,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当年工程之艰辛。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对这剑门关的美誉。剑门蜀道乃是进入川蜀之地的扼要。过剑门后一马平川,曾经在此守关的大将姜维,以3万之师拒魏将钟会13万大军长达3月之久,名震三国。
曾经的狼烟战火早已被一片宁静祥和所抚平,巍峨在上的剑阁饱经沧桑依旧伫立于此。目睹过刀光剑影沧海桑田的剑阁仿佛一名无声的大将,守护着剑门关一世太平。
【Day5·木板年画知沧海桑田】
位于安县睢水镇太平桥,距今已经有200余年历史。桥身巨型单孔弧形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太平桥乃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口,建成之后连接了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打通了茶马古道前行的道路。太平桥于当地人们的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而是精神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
由于历史悠久,桥面的石块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和坑洼,而在汶川地震中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如今看到的太平洋,是在原石材的基础上重建而来的。
当地民俗“春社踩桥会”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每年“春社”日,当地老百姓均要扶老携幼,涌至太平桥参加盛大的“踩桥会”。“踩桥会”规模最大的时候有数十万人参加。然而由此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古迹受损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年迈的老者迈着蹒跚的步履从桥上走来,古老石阶上长出的青草在风中摇曳,也许几十上百年前,也有过相似的情景在桥上发生过吧。
寰行中国在太平桥上合影。
偷拍峰哥,大家看到的大片都是这么来的。
梁老师的无人机在穿越桥洞的时候,撞到一根细小的绳索。如此低的概率都能撞上,感觉今天买彩票的话都能中个大奖。
在领队和梁老师的努力下,无人机拯救成功~据梁老师说,这台无人机在阳朔还挂在了竹林上,两次炸机都安然无恙,简直奇迹。
官摄团队的“悟”,我的最爱,可惜LD不批经费把它收入囊中。
远处的上坡上有一块巨大的滑坡,当地人说是当年汶川地震时山体开裂掉下来的,可见当时汶川地震是多恐怖的一幕。
离开太平桥,便剩下此次寰行中国第二段的最后一站。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锦竹年画又称锦竹木板年画,因产于竹纸之乡的锦竹而得名。
锦竹年画素有“四川三宝”、“锦竹三绝”的美誉。锦竹年画是世世代代的民间画师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锦竹年画多以木板雕刻后印刷上色为主,发展至今创作手法已经更加的丰富,就连石头都可以作为雕刻的载体。
锦竹年画馆中陈列了大量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清代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所作的《迎春图》堪称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锦竹年画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艳丽的颜色,使画面既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
执笔上墨,自己制作一幅年画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所在。
薄薄的竹宣覆盖在石刻之上,用特制的毛刷在上面轻轻扫过,石刻上的线条便渐渐浮现。
美女在为刚刚亲手制作出来的年画上色,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优雅,看这架势,是有功底的。
参观完锦竹年画,我们驱车前往此行的终点站——成都。来张一号车小伙伴的合影,一周的陪伴相谈甚欢。
从博物馆出发,寰行中国车队浩浩荡荡的前往成都。
经过接近2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成都香格里拉。也许是和成都有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是第二次来这了。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有太多的民族文化被时代前进的巨轮推向被人遗忘的边缘,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这些逐渐消失的民族文化和记忆。正如一位媒体老师所说:“寰行中国,不仅仅是一次自驾游活动,而是中国文化的寻根之旅”。希望此次的活动能成为探寻中国文化的开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的行动中来。
相聚有时,寰行不止,我们下次再会。
昂科威
3.94
良好

推荐分享一下我的用车体验,最直观的感受是车子的稳定性很好,不怎么挑路。缺点是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好操控,方向盘有点重,这款车不太适合女士开。

评价车型:昂科威 2022款 昂科威S 552T 两驱豪华型

久经风霜

4.13分
查看5735位真实车友评价
回复 (共24楼)
沙发 棋迷2
好棒的游记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2017-07-27 16:59:30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板凳 小苍老师
红色的昂科威还是挺漂亮的
2017-07-27 17:00:47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羡慕,以后能有机会也走一次就好了,自驾游的感觉很好
2017-07-27 17:02:55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地下室 多多朵朵
小泥人很有意思
2017-07-27 17:07:38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非常感人的游记,不仅带我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化汽车的美感,有一种视觉冲击感。希望有一天也能够驾车带着家人,去领略中华的五千年历史。
2017-07-27 17:07:46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7楼 Anima-炯
自己动手体验传统文化,感觉超棒,以后有机会也能走一次就好了
2017-07-27 17:08:48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8楼 Mae
丝绸之路,我多想也走一次,希望有机会我也来一趟游丝绸之路,领我中华之文明
2017-07-27 17:09:00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9楼 林志涵
剑门关那是什么山路啊,风景真不错,而且路也很刺激
2017-07-27 17:09:00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0楼 阿拉斯
寰行中国已经几年了吧
2017-07-27 17:09:39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1楼 Vivence安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是博大精深,涨见识了
2017-07-27 17:09:57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2楼 紫由
好风景
2017-07-27 17:10:09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3楼 巧克力豆
领头的别克好看,这个文化之旅实在是很不错,很有意思,如果以后能多多介绍几好,下次来个视频介绍就更换
2017-07-27 17:10:38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4楼 lucky雨夜
历史的积累是我们的根基,不仅有手工传承还有大自然的风光,如果不是亲身体验是领略不了它们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无论对文化还是车,又或者是做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理吧
2017-07-27 17:13:31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5楼 Jerry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本,感谢楼主给我们分享如此有意义的游记
2017-07-27 17:18:57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6楼 ChockDickSan
要门读书要么去旅行,灵魂跟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真想自己也亲身体验一次。
2017-07-27 17:23:58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厉害了!
2017-07-27 18:00:20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好游记,给读者丰富知识
2017-07-27 18:01:30 来自 移动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19楼 章鱼
居然还有车载wifi这等好东西
2017-07-27 19:40:12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展开更多回复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回复
首页 > 论坛 > 昂科威论坛 > 正文
24
快来回复楼主呀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
取消 发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