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2018年最佳学徒获得者—姚杰
2018年12月27日 10:24
(共计1页)
【太平洋汽车网 行情频道】姚杰,来自动力总成事业部成都发动机厂发动机车间维修工段,是中国一汽苏立民劳模工作室成员之一,因优异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被评选为德国大众2018最佳学徒。这是一汽-大众2018年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员工,也是大众中国区4名获奖员工之一。
姚杰获得德国大众2018最佳学徒
“最佳学徒奖”是大众汽车集团内部设置的奖项,旨在表彰大众集团全球各地优秀学徒优异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本次获奖的46名学徒来自全球19个国家,其工作涵盖16个职业领域。
2013年入厂至今,姚杰先后在成都发动机厂IVM工段、维修工段工作。不管从事怎样的工作,姚杰心中始终有这样一条“规矩”——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钻研技术难题、拓展学习范围。“做好自己的工作后,多学些其他岗位的知识,说不定以后就会用得上”。这一点在姚杰的成长历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敢于亮剑的职场新兵
外语能力是本次最佳学徒考核的重要项之一。“英语好”是领导和同事对姚杰的共同评价。但在5年前,作为建厂初期IVM工段协助设备调试的人员,姚杰对自己的英语可不自信。“当时说话吞吞吐吐,半天蹦不出词来,与外方厂家交流全靠翻译软件。”
因语言问题导致与外方厂家交流不畅,成为当时压在姚杰心里的大石头。为了能顺畅地与外方厂家交流,更好地完成工作,学习设备知识,姚杰下定决心清除英语这个“拦路虎”。
在设备调试期间,姚杰对照着词典对发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翻译,组织语言尝试描述问题的现象,有时候还要记到小本子上,等练熟了之后再找外方厂家人员反映。在无数次的锻炼之后,姚杰在学习到许多设备知识的同时,英语能力也随之提升。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听力、练口语、记单词、看英语视频成为姚杰的习惯,一天不落地在APP上打卡、学习。经过一年多的高效学习,姚杰的外语能力突飞猛进。在设备调试后期,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外语能力给外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区获奖员工与各公司领导合影
获奖人员分别来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
一个执着于行的TPM负责人
成为一名IVM员工后,姚杰对于生产线上的一切都特别好奇,踏踏实实地学习着新知识。很快,因为认真好学,姚杰不仅掌握了自己岗位的相应知识和技能,还对工段其他岗位的机床较为熟悉,成为了工段的TPM负责人。
作为工段TPM负责人,姚杰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自己学习的劲头。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姚杰对维修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空闲时潜心学习维修知识。
2013年底到2014年初,受轴管划伤、机器人与加热炉相撞等问题的影响,IVM工段的废品率和停台率居高不下,这让现场、维修都头疼不已。为了找到轴管划伤的原因、解决轴管划伤问题,姚杰盯着压装塔,仔细观察轴管压装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与维修同事一遍一遍地剖析。最终,他们找到了引起轴管划伤的关键点—Kassetten夹具尺寸。
在后续的维修中,姚杰主动学习、研究国外厂家垄断的Kassetten夹具,与维修同事一起,通过调整压装塔母线、优化夹具尺寸等措施,解决了轴管划伤问题,实现了Kassetten夹具的自主维修。
除此之外,姚杰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自己所学到的维修知识,提出每生产3万件后对Kassetten夹具进行保养的措施,并制定、实施了成都发动机厂Kassetten夹具的保养方案,结束了工厂Kassetten夹具无保养的状态。
经过姚杰与同事们的努力,IVM的废品率从最高时的5%下降到1%,成为当时大众集团全球7条IVM生产线中废品率最低的生产线。由于在该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姚杰曾与同事一起应设备厂家的邀请,前往德国交流成功经验。
一个不忘初心的维修学徒
因为对维修产生浓厚兴趣,2015年,姚杰通过自学维修知识,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维修工段,并进入一汽集团苏立民劳模工作室。在这里,“踏实好学”依旧是维修领导对他的评价。
对于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自己的不断成长进化,姚杰如是说。“公司为我们青年员工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比如技能大赛、技术学院培训、班组长竞聘等,这些都能让我在竞争中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前进。”
在此次赴德国领奖的七天中,姚杰先后参观了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汽车城、汽车历史博物馆、菲诺科学中心,观看了大众集团对未来的构想,包括飞行汽车、全面的共享汽车,以及安装在人体的动作放大器等未来出行的方式。这些前沿的汽车科技对姚杰带来极大触动。
姚杰正在维修设备
“技术改变未来,已经深深烙在我的人生词典上了。”姚杰在回国后聊到此行的收获时说道。对于今后的工作,姚杰表示,第一将不断加强技术学习,通过学习重大的故障报告、设备难点的技术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地解决和修复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故障。第三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跟上汽车行业变革的步伐。
揭开德国大众2018最佳学徒的荣誉,维修工姚杰的成长并不是简简单单、一路平坦的。在荣誉的背后,是他自身的坚韧不屈的品质、持续学习探索的劲头、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信念。
姚杰获得德国大众2018最佳学徒
“最佳学徒奖”是大众汽车集团内部设置的奖项,旨在表彰大众集团全球各地优秀学徒优异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本次获奖的46名学徒来自全球19个国家,其工作涵盖16个职业领域。
2013年入厂至今,姚杰先后在成都发动机厂IVM工段、维修工段工作。不管从事怎样的工作,姚杰心中始终有这样一条“规矩”——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钻研技术难题、拓展学习范围。“做好自己的工作后,多学些其他岗位的知识,说不定以后就会用得上”。这一点在姚杰的成长历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敢于亮剑的职场新兵
外语能力是本次最佳学徒考核的重要项之一。“英语好”是领导和同事对姚杰的共同评价。但在5年前,作为建厂初期IVM工段协助设备调试的人员,姚杰对自己的英语可不自信。“当时说话吞吞吐吐,半天蹦不出词来,与外方厂家交流全靠翻译软件。”
因语言问题导致与外方厂家交流不畅,成为当时压在姚杰心里的大石头。为了能顺畅地与外方厂家交流,更好地完成工作,学习设备知识,姚杰下定决心清除英语这个“拦路虎”。
在设备调试期间,姚杰对照着词典对发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翻译,组织语言尝试描述问题的现象,有时候还要记到小本子上,等练熟了之后再找外方厂家人员反映。在无数次的锻炼之后,姚杰在学习到许多设备知识的同时,英语能力也随之提升。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听力、练口语、记单词、看英语视频成为姚杰的习惯,一天不落地在APP上打卡、学习。经过一年多的高效学习,姚杰的外语能力突飞猛进。在设备调试后期,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外语能力给外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区获奖员工与各公司领导合影
获奖人员分别来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
一个执着于行的TPM负责人
成为一名IVM员工后,姚杰对于生产线上的一切都特别好奇,踏踏实实地学习着新知识。很快,因为认真好学,姚杰不仅掌握了自己岗位的相应知识和技能,还对工段其他岗位的机床较为熟悉,成为了工段的TPM负责人。
作为工段TPM负责人,姚杰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自己学习的劲头。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姚杰对维修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空闲时潜心学习维修知识。
2013年底到2014年初,受轴管划伤、机器人与加热炉相撞等问题的影响,IVM工段的废品率和停台率居高不下,这让现场、维修都头疼不已。为了找到轴管划伤的原因、解决轴管划伤问题,姚杰盯着压装塔,仔细观察轴管压装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与维修同事一遍一遍地剖析。最终,他们找到了引起轴管划伤的关键点—Kassetten夹具尺寸。
在后续的维修中,姚杰主动学习、研究国外厂家垄断的Kassetten夹具,与维修同事一起,通过调整压装塔母线、优化夹具尺寸等措施,解决了轴管划伤问题,实现了Kassetten夹具的自主维修。
除此之外,姚杰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自己所学到的维修知识,提出每生产3万件后对Kassetten夹具进行保养的措施,并制定、实施了成都发动机厂Kassetten夹具的保养方案,结束了工厂Kassetten夹具无保养的状态。
经过姚杰与同事们的努力,IVM的废品率从最高时的5%下降到1%,成为当时大众集团全球7条IVM生产线中废品率最低的生产线。由于在该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姚杰曾与同事一起应设备厂家的邀请,前往德国交流成功经验。
一个不忘初心的维修学徒
因为对维修产生浓厚兴趣,2015年,姚杰通过自学维修知识,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维修工段,并进入一汽集团苏立民劳模工作室。在这里,“踏实好学”依旧是维修领导对他的评价。
对于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自己的不断成长进化,姚杰如是说。“公司为我们青年员工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比如技能大赛、技术学院培训、班组长竞聘等,这些都能让我在竞争中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前进。”
在此次赴德国领奖的七天中,姚杰先后参观了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汽车城、汽车历史博物馆、菲诺科学中心,观看了大众集团对未来的构想,包括飞行汽车、全面的共享汽车,以及安装在人体的动作放大器等未来出行的方式。这些前沿的汽车科技对姚杰带来极大触动。
姚杰正在维修设备
“技术改变未来,已经深深烙在我的人生词典上了。”姚杰在回国后聊到此行的收获时说道。对于今后的工作,姚杰表示,第一将不断加强技术学习,通过学习重大的故障报告、设备难点的技术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地解决和修复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故障。第三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跟上汽车行业变革的步伐。
揭开德国大众2018最佳学徒的荣誉,维修工姚杰的成长并不是简简单单、一路平坦的。在荣誉的背后,是他自身的坚韧不屈的品质、持续学习探索的劲头、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信念。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